





作者:闫燎原
定价:59元
印次:1-3
ISBN:9787302658900
出版日期:2024.06.01
印刷日期:2025.05.07
图书责编:张文青
图书分类:零售
嘉庆是一个存在感相当低的皇帝,人们提到他时**能想到的,就是那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从自己那个好大喜功、喜好排场、晚年沉迷享乐的父亲乾隆手里接过来的,是一个“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的天下,以及一个腐败成风、糜烂不堪的官僚体系。作为一个平庸的中衰之主,他既无能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也无魄力改变官僚们的尸位素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势无可挽救地倾颓下去。 《嘉庆十八年:大清的滑落》以“乾隆与嘉庆的权力交接”“清算和珅”“陈德行刺案”“淮安奇案”“癸酉之变”“铜钱通胀”“英国使团访华”“兵部行印失窃案”等历史事件为切入点,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嘉庆的个人性格、统治风格等多个层面展现了嘉庆时代的中国社会,揭示了清王朝各种弊病的积重难返,并深刻反思了世界坐标下近世中国陷入愚昧落后状态无法自拔的种种原因。
"闫燎原,历史自由研究者、历史类图书作家。文章涉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以及世界史等多个领域。善于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生动地呈现于读者面前,从而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的本质与原因。除了对历史的研究之外,还广泛涉猎文学、哲学、社会学等领域,使得作品不仅具有历史学的专业性,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
嘉庆皇帝(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庙号:清仁宗;陵寝:清昌陵)在清朝算是一个存在感相当低的皇帝。托清宫戏的福,大家对清朝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这仨皇帝可谓耳熟能详,对乾隆皇帝的各种风流韵事更是如数家珍。而后面,道光皇帝打输了鸦片战争,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直接将中国历史拖入了近代,也算在史书中留下了浓厚的一笔——尽管这一笔极不光彩。 论知名度,嘉庆不仅和自己的风流老爸乾隆没法比,连自己那不成器的儿子道光也比不上。大家提起嘉庆,唯一能想到的,也就是“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句话了,还是托了和珅的福。 嘉庆登基时,“康乾盛世”已是明日黄花,帝国正在一天天崩坏。表面上,大清的版图达到了巅峰,而实际上,王朝正在加速滑落。这是一个十分微妙的时间点,也是我想认真回顾这一时期的主要原因。 面对国势的滑落,嘉庆也努力过、挽救过,然而面对庞大而失控的官僚系统,嘉庆一个人的努力犹如蚍蜉撼树一般,未能掀起一丝波澜。眼见大厦将倾,却无能为力。若给大清朝的皇帝们排个序,嘉庆必然是最尴尬的那一个。他本人写过一首诗,形象地描绘了令他苦闷不堪的局面: 内外朝臣尽紫袍,何人肯与朕分劳。 玉杯饮尽千家血,银烛烧残百姓膏。 天泪落时人泪落,歌声高处哭声高。 平时慢说君恩重,辜负君恩是尔曹。 嘉庆十八年(1813年),发生了一件极尴尬的事,尴尬到令他本人连连哀叹“从来未有事,竟出大清朝”,不得已发罪己诏缓解尴尬,这一事件史称“癸酉之变”。 这一年的九月十五日,一伙儿人出现在紫禁城周边。所谓“一伙儿”,大约是二百人。清朝的核心是京师,...
当年信誓旦旦地说自己干够六十年就退休的乾隆皇帝,不情不愿地举行了传位大典,立自己这个平庸的第十五子为“嗣皇帝”。要说乾隆心甘情愿地交出皇位去当太上皇,那是扯淡!权力这东西就像毒品,一旦沾上,就不可能戒掉。在刘墉的软磨硬泡下,乾隆恋恋不舍地将玉玺交给了儿子,颙琰这才完成了尴尬的登基大典,年号嘉庆。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立长与立贤
·秘密立储
·金从善上书
·递刀子
·尴尬的传位大典
第二章 真·儿皇帝
和珅夹在太上皇和皇帝之间,没有太多选择。乾隆大权在握,嘉庆对权力哪怕表现出一丁点染指的欲望,都有可能被废掉。自古,天家父子无恩情。掌权人和接班人之间的关系极为微妙,和珅只能站一个队。如果被乾隆发现他脚踏两条船,以乾隆的小心眼,和珅会死得更惨。
·“嗣皇帝”不如“儿皇帝”
·千叟宴:面子工程害死人
·杀鸡儆猴
·韬光养晦
·老君臣VS新君臣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第三章 新手大礼包
嘉庆从乾隆手里接过来的,是一个“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的江山,以及一个上下散发着腐臭的官僚系统。《明史·神宗本纪》中评价,“明之亡,实亡于神宗(万历)”;乾隆曾说过,“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轮到大清身上,清之滑落,实滑落于乾隆之奢靡。虽说乾隆给儿子留下的是一个烂摊子,但也给他准备了一个“新手大礼包”。这个大礼包,就是和珅。
·挣面子,不寒碜
·皇权大于法
·皇家也没余钱啊
·浮生若梦
·玉石纲
·官逼民反
·养兵千日,无兵可用
·多管齐下
·地方亏空滚雪球
·填坑!填坑!
第四章 尴尬的...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