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录

第1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

1.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

1.1.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1

1.1.2计算机网络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2

1.1.3计算机网络的发展4

1.1.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4

1.2协议与分层5

1.2.1协议的基本概念5

1.2.2网络的层次结构5

1.3ISO/OSI参考模型6

1.3.1ISO/OSI参考模型的结构6

1.3.2OSI各层的主要功能8

1.3.3数据的封装与传递9

1.4TCP/IP体系结构12

1.4.1TCP/IP体系结构的层次划分12

1.4.2TCP/IP体系结构中各层的功能13

1.4.3TCP/IP中的协议栈14

第2章局域网的基本知识17

2.1局域网的主要特点  17

2.2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17

2.3局域网传输介质 19

2.4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22

2.4.1以太网与CSMA/CD  23

2.4.2FDDI与令牌环介质访问控制26

第3章以太网组网技术 31

3.1以太网的相关标准31

3.2组网所需的器件和设备     323.2.110M/100M以太网集线器  32

3.2.210M/100M网络接口卡   33

3.2.310M/100M以太网中的非屏蔽双绞线   33

3.3双绞线以太网的组网  36

3.3.1单一集线器结构    36

3.3.2多集线器级联结构    37

3.4实践: 动手组装简单的以太网  38

3.4.1设备、器件及测量工具的准备和安装   38

3.4.2网络连通性测试  40

3.4.3集线器级联  44

3.4.4网络软件的安装和配置  45

第4章交换与虚拟局域网  50

4.1交换式以太网的提出  50

4.1.1共享式以太网存在的问题50

4.1.2交换的提出51

4.2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52

4.2.1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过程53

4.2.2数据转发方式54

4.2.3地址学习54

4.2.4通信过滤55

4.2.5生成树协议56

4.3虚拟局域网VLAN  57

4.3.1共享式以太网与VLAN 57

4.3.2VLAN的组网方法 58

4.3.3VLAN的优点59

4.4实践: 组装简单的交换式以太网 61

4.4.1交换式以太网的组网61

4.4.2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置62

4.4.3配置VLAN66

第5章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71

5.1网络互联 71

5.2网络互联解决方案72

5.2.1面向连接的解决方案73

5.2.2面向非连接的解决方案73

5.3IP协议与IP层服务 74

5.3.1IP互联网的工作机理75

5.3.2IP层服务76

5.3.3IP互联网的特点76

第6章IP地址78

6.1IP地址的作用78

6.2IP地址的组成79

6.2.1IP地址的层次结构79

6.2.2IP地址的分类80

6.2.3IP地址的直观表示法81

6.3特殊的IP地址形式82

6.3.1网络地址82

6.3.2广播地址82

6.3.3回送地址83

6.4编址实例83

6.5子网编址84

6.5.1子网编址方法84

6.5.2子网地址和子网广播地址85

6.5.3子网表示法86

6.6实践: 子网规划与划分87

6.6.1子网规划87

6.6.2在局域网上划分子网88

第7章地址解析协议ARP93

7.1ARP协议的基本思想93

7.2ARP协议的改进94

7.3完整的ARP工作过程95

7.4实践: arp命令的使用96

7.4.1显示高速cache中的ARP表96

7.4.2添加ARP静态表项98

7.4.3删除ARP表项98

第8章IP数据报100

8.1IP数据报的格式100

8.2IP封装、分片与重组102

8.2.1MTU与分片103

8.2.2重组103

8.2.3分片控制104

8.3IP数据报选项105

8.4差错与控制报文106

8.4.1ICMP差错控制106

8.4.2ICMP控制报文107

8.4.3ICMP请求/应答报文对109

8.5实践: ping命令剖析与使用110

第9章路由器与路由选择115

9.1路由选择116

9.1.1表驱动IP选路116

9.1.2标准路由选择算法116

9.1.3子网选路——标准路由选择算法的扩充117

9.1.4路由表中的特殊路由118

9.1.5统一的路由选择算法119

9.1.6IP数据报传输与处理过程120

9.2路由表的建立与刷新122

9.2.1静态路由122

9.2.2动态路由124

9.3路由选择协议125

9.3.1RIP协议与向量\|距离算法125

9.3.2OSPF协议与链路\|状态算法129

9.4部署和选择路由协议131

9.5实践: 配置路由132

9.5.1实践方案的选择132

9.5.2静态路由的配置过程134

9.5.3动态路由的配置过程146

9.5.4测试配置的路由150

第10章TCP与UDP154

10.1端对端通信154

10.2传输控制协议TCP155

10.2.1TCP提供的服务155

10.2.2TCP的可靠性实现156

10.2.3TCP的缓冲、流控与窗口159

10.2.4TCP连接与端口160

10.3用户数据报协议UDP161

第11章客户\|服务器交互模型163

11.1相互作用的客户\|服务器模型163

11.1.1什么是客户\|服务器模式?163

11.1.2客户与服务器的特性164

11.2实现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65

11.2.1标志一个特定的服务165

11.2.2服务器实现中需要解决的问题166

11.3实践: 动手编写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程序167

11.3.1Winsock控件简介168

11.3.2服务器程序的编写169

11.3.3客户程序的编写175

11.3.4测试编写的客户\|服务器程序179

第12章域名系统182

12.1互联网的命名机制182

12.1.1无层次命名机制183

12.1.2层次型命名机制183

12.1.3TCP/IP互联网域名184

12.1.4Internet域名185

12.2域名解析187

12.2.1TCP/IP域名服务器与解析算法187

12.2.2提高域名解析的效率189

12.2.3域名解析的完整过程190

12.3对象类型与资源记录191

12.3.1对象类型与类别191

12.3.2资源记录192

12.4实践: 配置DNS服务器193

12.4.1配置Windows 2000 DNS服务器193

12.4.2测试配置的DNS服务器201

第13章电子邮件系统205

13.1电子邮件系统的基本知识205

13.1.1电子邮件系统205

13.1.2TCP/IP互联网上电子邮件的传输过程206

13.1.3电子邮件地址207

13.2电子邮件传递协议208

13.2.1简单邮件传输协议208

13.2.2第3代邮局协议210

13.3电子邮件的报文格式211

13.3.1RFC822212

13.3.2多用途因特网邮件扩展协议(MIME)213

13.4实践: 学习使用Outlook Express并观察SMTP通信过程214

13.4.1Outlook Express的使用214

13.4.2编写一个简化的SMTP服务器224

13.4.3观察SMTP客户与服务器的交互过程231

第14章WWW服务234

14.1WWW的基本概念234

14.1.1WWW服务系统234

14.1.2WWW服务器235

14.1.3WWW浏览器237

14.1.4页面地址238

14.2WWW系统的传输协议239

14.3WWW系统的页面表示方式240

14.4实践: 学习使用IE并配置WWW服务器244

14.4.1Internet Explorer的使用244

14.4.2WWW服务器的配置253

第15章网络安全265

15.1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265

15.1.1网络提供的安全服务266

15.1.2网络攻击266

15.2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268

15.2.1数据加密268

15.2.2数字签名271

15.2.3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的区别273

15.3保证网络安全的几种具体措施274

15.3.1包过滤274

15.3.2防火墙274

15.3.3SSL协议275

15.4实践: 利用SSL实现安全数据传输276

15.4.1安装证书管理软件和服务276

15.4.2为WWW服务器申请和安装证书278

15.4.3验证并访问安全的Web站点290

第16章接入互联网292

16.1常用的接入技术292

16.1.1借助电话网接入293

16.1.2利用ADSL接入294

16.1.3使用HFC接入295

16.1.4通过数据通信线路接入297

16.2实践: 配置RAS并利用电话网接入298

16.2.1modem的选择和安装298

16.2.2安装和配置RAS服务器302

16.2.3为接入主机配置拨号连接305

16.2.4将主机接入局域网306

参考文献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