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绪论 /1

       第一篇 电子政务及其行政生态学研究:概念与基础 /15

       第一章 电子政务的概念 /17

      第一节 电子政务的不同定义/17     一、关于电子政务定义的不同说法 /18

         二、关于电子政务定义的不同方法 /19

         三、关于电子政务定义强调的重点 /20

         四、关于电子政务定义的适用范围 /21  第二节 我们对电子政务定义的认识/22  第三节 “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的关系及我们的观点/23   第二章 电子政务的实践模式 /27  第一节 战略与愿景/28     一、相同战略口号下的不同愿景:以三个领先国家为例 /28

         二、多样化的电子政务战略愿景 /30

         三、电子民主的战略愿景及其差异 /31  第二节 优先顺序与发展重点/32     一、造成优先顺序与发展重点不同的原因 /32

         二、从重点项目布局看电子政务的优先顺序 /33

         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差异 /34  第三节 领导力与组织/36     一、电子政务战略与政策的决策机构 /36

         二、电子政务的实施推进与部门协调的机构 /37

         三、电子政务的顾问咨询与社会参与机构 /38

         四、政府CIO机制 /38  第四节 电子政务立法/39     一、电子政务的专门立法 /39

         二、已有的法律法规的覆盖范围 /40  第五节 资金筹措与投入/41     一、政府投资 /41

         二、多元化筹资模式 /41

         三、多元化筹资的案例 /42  第六节 发展结果/43     一、联合国的电子政务就绪调查结果 /43 电子政务   行政生态学   2    

    

          二、爱森哲的电子政务服务成熟度调查结果 /44

         三、世界银行电子政务项目成功率的调查结果 /46   第三章 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48

      第一节 从不同发展模式归纳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以联合国DPEPA与美国公共管理协会的研究为例/48

         一、联合国电子政务发展测评的特点 /48

         二、联合国报告的五阶段模型:特点与不足 /50

      第二节 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观点变化———以爱森哲为例/51     一、爱森哲最初使用的分析方法 /51

         二、爱森哲分析方法的后续变化 /53

      第三节 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其他有代表性的观点/55     一、类似联合国2002年报告中采用的以政府网站界面的功能发展为主划分阶段的  观点 /55

         二、将电子政务所要求的政府流程重组或整合构成特定发展阶段的观点 /56

         三、强调政府本身的转型作为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观点 /57

         四、其他观点 /58

      第四节 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定位/58     一、关于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归纳的几点看法 /58

         二、认识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实践意义 /59

         三、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59

       第四章 电子政务的政务环境与行政生态学的引入 /61  第一节 政务环境及其影响要素/61     一、政务环境的概念界定 /62

         二、政务环境要素 /62

         三、政务环境与行政系统的互动关系 /64  第二节 行政生态学的理论方法/65     一、行政生态学的由来 /65

         二、里格斯行政生态学理论的确立 /66

         三、里格斯行政生态学后续发展和理论方法的意义 /70

      第三节 电子政务的行政生态环境及其要素的确定:里格斯理论方法的改造/76     一、经济环境 /77

         二、行政环境 /79

         三、沟通环境 /80

         四、人文环境 /82  目 录       3       第二篇 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学研究:理论与策略 /85

       第五章 电子政务相关的公共行政理论 /87

      第一节 现代化行政的逻辑:一个概述/87     一、第一次现代化的行政逻辑 /88

         二、第二次现代化的行政逻辑 /90  第二节 韦伯官僚制/93     一、韦伯官僚制的行政生态分析 /93

         二、案例分析:希腊的行政现代化 /94  第三节 公共选择/95     一、公共选择的行政生态分析 /96

         二、公共选择的理论基础与特点 /97

         三、公共选择理论的电子政务策略 /97  第四节 新公共管理/98     一、新公共管理的背景比较 /99

         二、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与特点 /101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 /103  第五节 新公共行政/103     一、新公共行政的行政生态环境分析 /104

         二、新公共行政的主要理论发展 /104  第六节 后现代公共行政/109     一、后现代公共行政的古典源头:《法兰西内战》 /110

         二、作为政治理论的后现代公共行政 /113

         三、作为行政理论的后现代公共行政 /115   第六章 电子政务的公共经济分析与模型 /121

      第一节 公共产品供求分析:传统公共经济分析的基础/122  第二节 传统官僚制经济分析/125     一、效率的概念 /125

         二、对官僚制的经济分析 /125

      第三节 现代官僚制的经济分析/128     一、公共选择的经济分析 /128

         二、电子政务的职能模式 /129

      第四节 公共管理流程化的经济分析/130     一、边际成本递减与边际收益递增的原理 /130 电子政务   行政生态学   4    

    

          二、电子政务边际收益递增的条件 /131

         三、科层化与基于网络的流程再造 /132  第五节 新公共管理模型分析/133     一、新公共管理的经济分析特点 /133

         二、流程治理的模型分析 /133

         三、流程再造模式的电子政务效能模型 /133  第六节 公共管理的需求分析/135     一、公共管理中需求分析的背景 /135

         二、公共管理和行政理论中的需求分析 /136

         三、公共选择观点、新公共行政学派和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区别 /137  第七节 民主行政的经济分析:公共选择观点/138     一、公共产品供应的威克塞尔—林达尔模型(W-L模型) /138

         二、公共选择的民主行政观点:代议制电子政务民主模型 /139  第八节 新公共行政学派的观点:参与型电子民主模型/140     一、影响电子政务模式的新公共行政学派的特点 /140

         二、参与型的直接电子民主模型 /141  第九节 后现代公共行政分析/142     一、后现代公共行政与电子政务 /142

         二、全面响应型的电子政务模型 /143

       第七章 电子政务相关的公共行政绩效目标 /145

      第一节 传统官僚制模式的绩效目标及其对电子政务的影响/145     一、动因 /145

         二、绩效目标 /146

         三、传统官僚制模式的绩效取向对电子政务的影响 /147

      第二节 现代官僚制模式的绩效目标及其对电子政务的影响/148     一、动因 /148

         二、绩效目标 /149

         三、公共选择理论的绩效评估实践 /150

         四、与现代官僚制模式结合的电子政务绩效取向 /151

      第三节 流程服务型政府的绩效目标及其对电子政务的影响/152     一、动因 /153

         二、绩效目标 /153

         三、服务型政府流程再造的实践案例 /154

         四、与政府流程再造相结合的电子政务 /154  目 录       5      第四节 新公共行政的绩效目标及其对电子政务的影响/155     一、动因 /155

         二、绩效目标 /155

         三、电子民主与电子政务的绩效取向 /156

      第五节 后现代公共行政模式的绩效目标及其对电子政务的影响/157     一、动因 /157

         二、绩效目标 /158

         三、后现代公共行政与电子政务的最终评价标准 /161   第八章 电子政务的策略组合 /163

      第一节 电子政务策略分析与理论研究的区别/163  第二节 电子与政务的关系及电子政务的策略组合/164  第三节 电子政务不同阶段的电子策略/166  第四节 电子政务不同阶段的政务策略/169     一、技术应用型的电子政务策略组合 /170

         二、管理信息化型的电子政务策略组合 /171

         三、扁平服务型的电子政务策略组合 /172

         四、电子民主型的电子政务策略组合 /173

         五、全面响应型的电子政务策略组合 /173  第五节 电子政务策略组合的坐标系/174   第三篇 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学研究:方法与实测 /177

       第九章 电子政务的行政生态学测度 /179

      第一节 国内外电子政务的测度方法/179     一、对国内外电子政务测评方法总体发展的讨论 /179

         二、国内外电子政务的测评方法的几个典型案例 /184  第二节 行政系统—政务环境的测度/191     一、对行政系统—政务环境关系的两种不同理解 /191

         二、政务环境的测度及其指标选择的原则 /193

         三、电子政务完整测评的体系构成 /194

      第三节 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学指数(EGAEI)法/195     一、我们前期研究行政系统—政务环境采用的测评方法:  EGAEI法1.0版 /195

         二、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学指数法的改进:EGAEI法2.0版 /200 电子政务   行政生态学   6        第十章 国际电子政务的行政生态学分析 /211

      第一节 40个国家2005年数据样本的特点/211  第二节 国际行政生态环境/213     一、国际电子政务所处的经济环境 /213

         二、国际电子政务所处的行政环境 /215

         三、国际电子政务所处的沟通环境 /216

         四、国际电子政务所处的人文环境 /218  第三节 国际电子政务系统的量化/219  第四节 国际电子政务环境的行政生态分析/221     一、国际电子政务环境行政生态分析综述 /221

         二、国际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分析指标分述 /224

       第十一章 国内不同地区电子政务的行政生态学分析 /233  第一节 国内不同地区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分析/233     一、数据说明 /233

         二、问题设计 /234

         三、国内不同地区电子政务发展阶段 /235

         四、对地区电子政务发展阶段调查结果的分析 /236  第二节 国内不同地区电子政务环境分析/237     一、经济环境分析 /238

         二、行政环境分析 /243

         三、沟通环境分析 /245

         四、人文环境分析 /246

      第三节 国内不同地区电子政务发展阶段与政务环境的行政生态关系分析/248     一、经济发展阶段与电子政务发展阶段的相关分析 /248

         二、行政环境与电子政务阶段的相关分析 /256

         三、沟通环境与电子政务阶段的相关分析 /258

         四、人文环境与电子政务阶段的相关分析 /259

         五、本章小结 /261

       第四篇 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学研究:实施与对策 /263

       第十二章 我国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发展 /265  第一节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历史阶段/266     一、瓶颈阶段的挑战 /267

         二、政策调整:对短缺挑战的回应 /267  目 录       7    

    

         三、信息产业起飞:回应的结果 /268

         四、信息化进入应用主导的新阶段 /270  第二节 电子政务在我国的发展/271     一、“政府上网”前 /271

         二、“政府上网” /273

         三、“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的主要进展 /274

      第三节 信息化新阶段的挑战与电子政务的政策诉求/279     一、新阶段的挑战 /279

         二、电子政务的政策诉求 /281

         三、以电子政务拉动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诉求与现实的矛盾 /283

         四、几点分析与评价 /284

      第四节 “十一五”时期我国电子政务的新战略/285     一、《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关于电子政务的部署 /286

         二、《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287

         三、全国电子政务工作座谈会 /289   第十三章 我国电子政务的实施与应用 /291  第一节 电子政务:从决策到实施/291     一、通过实施对决策阶段的相关预判进行检验 /291

         二、决策与实施的互动和对决策进行动态管理 /292

         三、从决策到实施:“金桥工程”的案例 /293  第二节 电子政务的关键实施因素/295     一、关键实施因素法(CII)与电子政务研究 /295

         二、电子政务关键实施因素的备选框架 /297  第三节 我国电子政务实施与应用状况/298     一、从政府网站测评到用户端的电子政务实施与应用状况调查 /298

         二、电子政务实施与应用调研的关注点 /300

         三、电子政务实施与应用调查及其结果 /302

       第十四章 电子政务行政生态分析的政策启示与建议 /312  第一节 中国特色行政生态环境的特点/312  第二节 中国特色电子政务的特点/314     一、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是新型工业化的电子政务 /314

         二、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是官僚制条件下体现以人为本精神的电子政务 /315

         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是引领行政变革的力量 /316

         四、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器 /317 电子政务   行政生态学   8       第三节 中国特色行政生态环境下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定位/318     一、初步发展阶段的总体发展阶段定位 /318

         二、双棱柱型的阶段性基本模式 /318

         三、职能导向与流程导向的平衡 /319

      第四节 根据中国特色行政生态条件分类指导电子政务/320     一、加强行政协调,突破条块分割体制 /320

         二、在发达地区、窗口部门和试点领域先行推进政府流程再造,打造服务型政  府 /321

         三、从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入手,为整合电子政务创造条件 /321

         四、探索跨部门协调机制创新,鼓励以项目为中心的电子政务推进方式 /321  第五节 各类电子政务都必须面向应用和需求并讲求实效/322     一、以应用为导向推进电子政务 /322

         二、以需求为导向完善电子政务 /323

         三、建立和完善效益导向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 /324

      第六节 加大对公共管理人员的人力资本投资,加强相关的人力资源开发/325   技术附录一 国际电子政务环境的统计分析 /326

         一、经济环境统计分析 /326

         二、行政环境统计分析 /327

         三、沟通环境统计分析 /327

         四、人文环境统计分析 /328

       技术附录二 国际电子政务系统统计分析 /329

       技术附录三 国际电子政务行政生态统计分析 /333

         一、40国电子政务的经济要素行政生态分析 /333

         二、40国行政要素行政生态分析 /337

         三、40国沟通要素行政生态分析 /340

         四、40国人文要素行政生态分析 /342

       技术附录四 国内23个省级地区电子政务发展阶段调查结果的描述分析 /346

         一、国内23个省级地区电子政务阶段调查的基本数据 /346

         二、“政务变革”阶段数据的统计特征 /346

         三、“政府上网”阶段数据的统计特征 /348

         四、对“政务变革”阶段与“政府上网”阶段数据的相关分析 /349   技术附录五 国内不同地区电子政务环境分析的指标与相应数据 /350

         一、政务环境指标数据选取说明 /350

         二、经济环境分析 /352  目 录       9       技术附录六 国内电子政务行政生态统计分析 /357

         一、经济环境与电子政务阶段成分数据分析 /357

         二、行政环境与电子政务阶段成分数据分析 /361

         三、沟通环境与电子政务阶段成分数据分析 /364

         四、人文环境与电子政务阶段成分数据分析 /367   后记 /371   鸣谢 /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