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篇 MCS-51系列8位机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3
1.1 概述3
1.1.1 计算机3
1.1.2 微型计算机4
1.1.3 单片机4
1.1.4 嵌入式系统6
1.2 单片机中数的表示方法6
1.2.1 数制及其转换6
1.2.2 BCD码11
1.2.3 ASCII码12
1.2.4 单片机中数的表示方法13
1.3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22
1.3.1 中央处理器22
1.3.2 单片机中的数据运算23
1.3.3 单片机的存储器26
1.3.4 单片机的输入/输出(I/O)接口28
1.4 典型单片机产品29
1.4.1 单片机的类型和特性29
1.4.2 典型的单片机产品31
1.5 单片机的应用和应用系统结构35
1.5.1 单片机的应用35
1.5.2 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结构37
第2章 51系列单片机系统结构40
2.1 总体结构40
2.1.1 51系列单片机一般总体结构40
2.1.2 89C52的总体结构46
2.2 存储器组织49
2.2.1 程序存储器49
2.2.2 内部RAM数据存储器51
2.2.3 特殊功能寄存器53
2.2.4 位地址空间56
2.2.5 外部RAM和I/O端口56
2.3 时钟、时钟电路、CPU定时58
2.3.1 89C52的时钟电路58
2.3.2 CPU定时59
2.3.3 89C52的典型时序60
2.4 复位和复位电路64
2.4.1 外部复位64
2.4.2 系统复位64
2.5 中断系统66
2.5.1 中断的概念66
2.5.2 89C52中断系统69
2.5.3 外部中断触发方式选择 75
第3章 51系列指令系统和程序设计方法79
3.1 指令格式和常用的伪指令79
3.1.1 汇编语言指令行格式80
3.1.2 常用伪指令82
3.1.3 常用的缩写符号88
3.2 寻址方式90
3.2.1 寄存器寻址90
3.2.2 直接寻址91
3.2.3 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91
3.2.4 立即寻址92
3.2.5 变址寻址94
3.2.6 位寻址94
3.2.7 相对寻址95
3.3 程序状态字和指令类型96
3.3.1 程序状态字PSW96
3.3.2 指令类型97
3.4 数据传送指令99
3.4.1 内部数据传送指令100
3.4.2 累加器A与外部数据存储器传送指令107
3.4.3 查表指令108
3.5 算术运算指令110
3.5.1 加法指令110
3.5.2 减法指令116
3.5.3 乘法指令(MUL,Multiplication)117
3.5.4 除法指令(DIV,Division)118
3.6 逻辑运算指令118
3.6.1 累加器A的逻辑操作指令119
3.6.2 两个操作数的逻辑操作指令121
3.7 位操作指令126
3.7.1 位变量传送指令126
3.7.2 位变量修改指令127
3.7.3 位变量逻辑操作指令128
3.8 控制转移指令129
3.8.1 无条件转移指令129
3.8.2 条件转移指令(判跳指令)131
3.8.3 调用和返回指令137
3.9 程序设计方法 140
3.9.1 程序设计的步骤140
3.9.2 程序结构142
3.9.3 循环程序设计方法150
3.9.4 子程序设计和参数传递方法简介156
3.10 WAVE6000仿真及实例159
3.10.1 WAVE6000仿真软件简介159
3.10.2 仿真实例166
第4章 51系列单片机的功能模块及其应用169
4.1 并行口及其应用169
4.1.1 P1口169
4.1.2 P3口172
4.1.3 P2口173
4.1.4 P0口174
4.1.5 并行口的负载能力 175
4.2 定时器及其应用176
4.2.1 定时器的一般结构和工作原理177
4.2.2 定时器/计数器T0、T1的功能和使用方法178
4.2.3 定时器T2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简介185
4.3 节电方式188
4.3.1 节电方式操作方法188
4.3.2 节电方式的应用189
4.4 89C52 Flash程序存储器简介190
提高篇 Freescale-DG128/XS128 16位机
第5章 16位单片机DG128基本系统195
5.1 DG128最小系统195
5.1.1 HCS12内部结构195
5.1.2 寄存器组199
5.1.3 CAN 2.0 A、B软件兼容模块200
5.1.4 工作模式200
5.2 DG128系统的硬件201
5.2.1 时钟电路209
5.2.2 串行口的RS-232驱动电路210
5.2.3 电源电路212
5.2.4 复位电路212
5.2.5 BDM接口212
5.2.6 并行口及驱动能力213
5.2.7 调试显示213
5.3 MC9S12DG128在智能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214
5.3.1 智能车控制中常用模块214
5.3.2 基于摄像头的智能车设计243
第6章 16位单片机MC9SXS128基本系统258
6.1 MC9S12XS128最小系统259
6.1.1 CPU的构成259
6.1.2 CPU的核心寄存器堆259
6.2 MC9S12XS128基本系统的硬件260
6.3 MC9S12XS128内部功能模块简介267
6.3.1 通用输入输出模块267
6.3.2 定时器(TIM)模块267
6.3.3 A/D转换模块(ATD) 269
6.3.4 SCI串行通信模块272
6.3.5 SPI串行通信模块272
6.3.6 PWM模块275
6.3.7 FLASH模块277
6.4 MC9S12XS128在智能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277
6.4.1 智能车控制系统的硬件277
6.4.2 智能车控制系统的软件287
第7章 CodeWarrior开发工具290
7.1 CodeWarrior简介290
7.1.1 工具条290
7.1.2 菜单291
7.1.3 CodeWarrior集成开发环境的设置294
7.2 显示和定制工程和目标文件295
7.2.1 工程文件295
7.2.2 工程窗口295
7.3 编译296
7.3.1 在CodeWarrior中选择编译器296
7.3.2 在 CodeWarrior中编译工程296
7.4 连接298
7.4.1 连接的类型299
7.4.2 选择连接器299
7.4.3 连接工程299
7.5 定制299
7.5.1 概述299
7.5.2 CodeWarrior定制示例300
7.6 CodeWarrior应用实例301
7.6.1 建立工程文件301
7.6.2 编写main.c程序303
7.6.3 定义存储空间分配304
7.6.4 应用程序的编译305
7.6.5 向开发板下载程序306
7.6.6 运行应用程序306
扩展篇 应 用 案 例
第8章 Freescale嵌入式16位单片机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案例311
8.1 汽车电子系统设计特点311
8.2 设计应用实例312
8.2.1 Freescale16位单片机在空燃比控制中的应用312
8.2.2 Freescale16位单片机在点火控制系统中的应用327
8.2.3 Freescale16位单片机在汽车电子油门系统中的应用333
8.2.4 Freescale16位单片机在汽车CAN总线系统中的应用338
参考文献342
第1篇 力 学
第1章 质点运动学3
1.1 质点 参考系 坐标系3
1.1.1 质点3
1.1.2 参考系5
1.1.3 坐标系5
1.2 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6
1.2.1 描述质点在某时刻位置的矢量--位置矢量6
1.2.2 运动方程 7
1.2.3 描述质点位置变化的大小和方向--位移矢量8
1.2.4 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速度9
1.2.5 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加速度 11
1.2.6 运动学的两类问题12
1.3 圆周运动14
1.3.1 圆周运动的平面极坐标(角量)描述15
1.3.2 圆周运动的直角坐标系描述16
1.3.3 圆周运动的自然坐标系描述17
1.3.4 角量和线量的关系19
1.4 相对运动21
1.4.1 运动描述的相对性21
1.4.2 伽利略变换21
第2章 牛顿定律23
2.1 牛顿运动定律23
2.1.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23
2.1.2 牛顿第二定律24
2.1.3 牛顿第三定律25
2.2 常见的几种力25
2.2.1 万有引力和重力 26
2.2.2 弹性力26
2.2.3 摩擦力28
2.2.4 流体阻力28
2.3 牛顿定律的应用29
2.4 惯性参照系 力学相对性原理33
2.4.1 惯性参照系33
2.4.2 力学相对性原理33
2.4.3 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34
第3章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35
3.1 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35
3.1.1 冲量 质点的动量定理36
3.1.2 质点系的动量定理38
3.2 动量守恒定律39
3.3 动能定理42
3.3.1 功42
3.3.2 质点的动能定理44
3.3.3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45
3.4 保守力与势能48
3.4.1 一对万有引力的功48
3.4.2 保守力49
3.4.3 势能49
3.4.4 常见保守力的势能50
3.5 功能原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52
3.5.1 功能原理52
3.5.2 机械能守恒定律 52
3.5.3 普遍的能量守恒定律54
3.6 碰撞55
3.6.1 弹性碰撞55
3.6.2 完全非弹性碰撞56
第4章 刚体和理想流体59
4.1 刚体的运动简介59
4.1.1 刚体的平动60
4.1.2 刚体的转动60
4.1.3 刚体定轴转动60
4.2 力矩 转动定律 转动惯量64
4.2.1 力矩65
4.2.2 转动定律66
4.2.3 转动惯量67
4.2.4 刚体定轴转动定律的应用70
4.3 角动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74
4.3.1 质点对固定点的角动量74
4.3.2 质点的角动量定理75
4.3.3 质点的角动量守恒定律76
4.3.4 刚体对轴的角动量77
4.3.5 刚体对轴的角动量定理77
4.3.6 刚体对轴的角动量守恒定律78
4.4 力矩做功 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81
4.4.1 力矩做功81
4.4.2 转动动能81
4.4.3 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82
4.5 陀螺仪 进动83
4.5.1 陀螺的进动84
4.5.2 回转效应与来复线85
4.5.3 陀螺仪的定向性85
4.6 流体力学简介86
4.6.1 静止流体内的压强87
4.6.2 理想流体的连续性方程90
4.6.3 理想流体定常流动的伯努利方程93
4.6.4 理想流体定常流动的伯努利方程的应用94
第2篇 热 学
第5章 气体动理论99
5.1 平衡态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99
5.1.1 状态参量 平衡态99
5.1.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00
5.2 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101
5.2.1 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102
5.2.2 大量气体分子组成的系统的统计假设103
5.2.3 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103
5.3 理想气体的温度公式105
5.4 能量均分定理 理想气体的内能107
5.4.1 自由度107
5.4.2 能量均分定理108
5.4.3 理想气体的内能109
5.5 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定律110
5.5.1 速率分布函数111
5.5.2 麦克斯韦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113
5.5.3 三种统计速率113
5.6 玻尔兹曼能量分布律116
5.6.1 玻尔兹曼能量分布律116
5.6.2 重力场中粒子按高度的分布117
5.7 分子平均碰撞次数和平均自由程118
5.7.1 分子的平均碰撞频率118
5.7.2 分子的平均自由程119
第6章 热力学基础120
6.1 准静态过程 功 内能 热量120
6.1.1 准静态过程120
6.1.2 热力学第零定律121
6.1.3 准静态过程的功 内能 热量121
6.2 热力学第一定律124
6.3 理想气体的定体摩尔热容和定压摩尔热容125
6.3.1 气体的摩尔热容126
6.3.2 定体摩尔热容CV,m126
6.3.3 定压摩尔热容Cp,m126
6.4 理想气体的等体、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127
6.4.1 等体过程128
6.4.2 等压过程128
6.4.3 等温过程129
6.4.4 绝热过程129
6.5 循环过程 卡诺循环133
6.5.1 循环过程133
6.5.2 卡诺循环137
6.6 热力学第二定律140
6.6.1 热力学过程的方向性140
6.6.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141
6.7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熵增加原理143
6.7.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143
6.7.2 熵 熵增加原理145
6.8 热学的应用147
6.8.1 温室效应147
6.8.2 热泵技术147
6.8.3 低温技术148
6.8.4 热处理技术149
第3篇 电 磁 学
第7章 静电场153
7.1 电荷的量子化 电荷守恒定律153
7.1.1 摩擦起电153
7.1.2 电荷的量子化154
7.1.3 电荷的守恒性154
7.1.4 电荷的相对论不变性155
7.2 库仑定律 电场力叠加原理155
7.2.1 点电荷155
7.2.2 库仑定律155
7.2.3 电场力叠加原理156
7.3 电场 电场强度157
7.3.1 电场157
7.3.2 电场强度158
7.3.3 场强叠加原理158
7.3.4 场强的计算159
7.4 电场强度通量 高斯定理165
7.4.1 电场线165
7.4.2 电场强度通量166
7.4.3 高斯定理167
7.4.4 高斯定理的应用169
7.5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 电势能174
7.5.1 静电场力的功174
7.5.2 静电场的环路定理175
7.5.3 电势能176
7.6 电势 电势差 电势叠加原理177
7.6.1 电势 电势差177
7.6.2 电势的计算178
7.7 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183
7.7.1 等势面183
7.7.2 场强与电势的关系183
第8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186
8.1 静电场中的导体186
8.1.1 静电感应 静电平衡186
8.1.2 静电平衡时导体上电荷的分布187
8.2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193
8.2.1 电介质的分类193
8.2.2 电介质的极化193
8.2.3 极化强度矢量194
8.2.4 介电常数195
8.2.5 极化强度与束缚电荷面密度的关系195
8.3 电位移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196
8.3.1 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196
8.3.2 E、D、P三矢量之间的关系197
8.4 电容198
8.4.1 孤立导体的电容198
8.4.2 电容器及其电容199
8.4.3 典型电容器的电容公式199
8.4.4 电容器的串、并联201
8.5 静电场的能量 能量密度203
8.5.1 带电系统的能量203
8.5.2 电场能量203
8.6 静电的应用205
8.6.1 电容式传感器205
8.6.2 静电屏蔽206
第9章 稳恒磁场207
9.1 磁场 磁感应强度207
9.1.1 基本磁现象208
9.1.2 磁场208
9.1.3 磁感应强度209
9.2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211
9.2.1 洛伦兹力211
9.2.2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211
9.3 毕奥-萨伐尔定律215
9.3.1 毕奥-萨伐尔定律215
9.3.2 毕奥-萨伐尔定律的应用216
9.3.3 匀速运动的点电荷的磁场221
9.4 磁通量 磁场的高斯定理223
9.4.1 磁感线223
9.4.2 磁通量224
9.4.3 磁场中的高斯定理224
9.5 安培环路定理及其应用225
9.5.1 安培环路定理226
9.5.2 安培环路定理的应用228
9.6 磁场对载流导线的作用232
9.6.1 安培定律232
9.6.2 安培单位的定义235
9.6.3 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235
9.7 磁场中的磁介质239
9.7.1 物质的磁性239
9.7.2 磁化强度 磁化电流240
9.7.3 磁介质中的磁场 磁场强度242
9.7.4 铁磁介质242
第10章 电磁感应 电磁场245
10.1 电动势 电磁感应定律245
10.1.1 电源 电动势245
10.1.2 电磁感应现象246
10.1.3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47
10.1.4 楞次定律248
10.2 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250
10.2.1 动生电动势250
10.2.2 感生电动势252
10.3 自感和互感255
10.3.1 自感255
10.3.2 互感257
10.4 自感磁能 磁场的能量259
10.4.1 自感磁能259
10.4.2 磁场的能量260
10.5 位移电流 麦克斯韦方程组261
10.5.1 位移电流 全电流安培环路定理262
10.5.2 麦克斯韦方程组 电磁场263
10.6 电磁感应的应用264
10.6.1 交流发电机和交流(感应)电动机264
10.6.2 涡电流及其应用265
10.6.3 电子感应加速器266
10.6.4 磁流体发电机266
部分练习答案268
参考文献2830 绪论1
0.1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及基本概念1
0.2 机械原理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主要内容2
0.3 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方法3
1 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5
1.1 研究机构结构的目的5
1.2 构件、运动副、运动链和机构5
1.3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7
1.4 平面机构自由度分析11
1.4.1 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11
1.4.2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12
1.4.3 计算平面机构自由度时应注意的事项13
1.5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16
1.5.1 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16
1.5.2 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18
习题21
2 机构的运动分析24
2.1 进行运动分析的目的和方法24
2.2 速度瞬心法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25
2.2.1 速度瞬心的概念25
2.2.2 机构瞬心的数目25
2.2.3 速度瞬心位置的确定25
2.2.4 速度瞬心法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27
2.2.5 瞬心法的优、缺点28
2.3 相对运动图解法在机构速度分析中的应用28
2.4 用解析法进行机构的运动分析31
习题34
3 连杆机构36
3.1 平面连杆机构的类型及演化36
3.2 平面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和几个基本概念38
3.2.1 平面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38
3.2.2 平面四杆机构的急回特性39
3.2.3 平面四杆机构的传力特性40
3.3 平面四杆机构的图解法设计42
3.3.1 全等三角形法(反转法)42
3.3.2 满足行程速比系数的设计44
3.4 平面四杆机构的解析法设计45
3.5 平面四杆机构的实验法设计46
习题47
4 凸轮机构51
4.1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类型51
4.2 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53
4.3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60
4.4 图解法设计凸轮轮廓61
4.4.1 直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绘制61
4.4.2 摆动从动件盘形凸轮轮廓的绘制64
4.5 解析法设计凸轮轮廓65
习题67
5 齿轮机构及其设计69
5.1 齿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69
5.2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70
5.3 渐开线齿廓70
5.3.1 渐开线的形成70
5.3.2 渐开线的性质与方程70
5.3.3 渐开线齿廓满足齿廓啮合基本定律72
5.4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73
5.4.1 齿轮各部分名称和基本参数73
5.4.2 标准齿轮的任意圆齿厚及公法线长度75
5.5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及连续平稳传动条件76
5.5.1 齿轮的啮合过程76
5.5.2 齿轮的标准安装76
5.5.3 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77
5.5.4 齿轮啮合的重合度78
5.5.5 齿条及内齿轮传动80
5.6 渐开线齿廓的加工及根切81
5.6.1 齿轮的加工方法81
5.6.2 渐开线齿廓的根切现象82
5.7 变位齿轮83
5.7.1 基本概念83
5.7.2 变位齿轮的啮合传动85
5.7.3 变位齿轮的用途87
5.8 平行轴斜齿圆柱齿轮机构90
5.8.1 斜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和啮合特点90
5.8.2 斜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90
5.8.3 斜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和重合度92
5.8.4 斜齿轮的当量齿数92
5.8.5 斜齿轮传动的主要优缺点94
5.9 蜗杆机构94
5.9.1 蜗杆的形成94
5.9.2 蜗杆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95
5.9.3 蜗杆传动的优缺点96
5.10 圆锥齿轮机构96
5.10.1 圆锥齿轮概述96
5.10.2 背锥和当量齿数97
5.10.3 圆锥齿轮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98
5.11 直齿圆柱齿轮参数测定的若干方法99
5.11.1 模数的测量方法及变位系数的确定99
5.11.2 齿顶圆的测量100
习题100
6 轮系103
6.1 轮系的类型103
6.2 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104
6.3 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105
6.3.1 周转轮系的组成105
6.3.2 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106
6.4 复合轮系及其传动比108
6.5 轮系的主要功能109
6.6 几种特殊的行星传动简介112
6.7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构成轮系的装配条件115
习题117
7 其他常用机构121
7.1 棘轮机构121
7.1.1 齿式棘轮机构122
7.1.2 摩擦式棘轮机构123
7.2 槽轮机构124
7.3 不完全齿轮机构126
7.4 凸轮式间歇运动机构128
习题129
8 机械的平衡130
8.1 机械平衡的目的及分类130
8.2 刚性回转件的平衡计算131
8.3 回转件的平衡试验134
习题136
9 机器运转和速度波动的调节137
9.1 研究机器运转及其速度波动调节的目的137
9.2 等效力和等效力矩138
9.3 等效质量和等效转动惯量139
9.4 机器的运动方程139
9.5 机械运转速度波动的调节141
9.5.1 非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方法141
9.5.2 周期性速度波动142
9.5.3 机械运转的平均速度和不均匀系数142
9.5.4 飞轮设计的近似方法143
习题146
10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148
10.1 移动副中的摩擦148
10.2 转动副中的摩擦150
10.3 机械效率的求法及自锁条件152
10.3.1 机械的效率152
10.3.2 机械的自锁153
10.3.3 机械自锁的应用实例153
习题155
11 Matlab语言在机械原理中的应用157
11.1 杆组法及其应用157
11.2 连杆机构若干参数的计算机求解165
11.2.1 求传动角的解析方法165
11.2.2 对应连架杆转角关系确定的解析设计法166
11.2.3 按极位夹角的设计168
11.3 凸轮机构的编程计算169
11.3.1 凸轮轮廓设计169
11.3.2 凸轮最大压力角的求解171
11.4 齿轮范成实验演示的Matlab编程171
参考文献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