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导论/1

关于本章1

社会的新基础1

第二次传播革命5

新媒介的特征8

新媒介的传播能力16

本书的性质和框架21

结论24

第二章网络: 社会的神经系统/25

关于本章25

什么是网络社会25

人类网络的简史29

网络的层次32

网络崛起的原因38

网络七法则42

从大众社会到网络社会49

结论54

第三章技术/56

关于本章56

网络社会的技术基础56

当前的技术发展趋势62

结论67

目录网络社会(第三版)第四章经济/69

关于本章69

当下传播革命的原因70

一种流量经济73

企业2.079

市场、等级制度和网络82

网络经济的特点90

生产商: 从基础设施制造商到服务提供者97

消费者: 推动者和被拉动者109

结论112

第五章政治与权力/114

关于本章114

网络的脆弱性115

网络政治119

互联网: 民主的工具?122

电子参与130

组织中的权力136

隐私与个人自主权140

结论159

第六章法律/161

关于本章161

被网络蚕食的法律162

谁支配着互联网?165

信息与传播自由177

知识产权185

隐私权193

结论200

第七章社会结构/202

关于本章202

网络社会中的空间和时间203

生活领域的边界模糊208

社交媒体的兴起213

统一与分裂: 一种新的社会黏合222

网络与社会(不)平等227

数字鸿沟231

网络社会的不稳定性244

结论247

第八章文化/249

关于本章249

什么是数字文化250

数字文化的特点251

新媒介内容的数量和质量257

数字青年文化: 未来的前兆?263

新媒介使用的趋势269

结论277

第九章心理/279

关于本章279

感知与新媒介280

认知与新媒介287

运用新媒介来学习297

计算机中介传播的社会心理学303

人类性格的改变?313

结论322

第十章结论与政策视角/324

关于本章324

一般性结论325

北美、欧洲、东亚和第三世界的网络社会333

网络社会的政策视角347

结论361

参考文献/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