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录

导论/

一、 “宗教性”与“宗教性生存伦理”的观念/

二、 “宗教性”观念的思想史资源检要/

三、 儒家作为宗教性生存伦理的一个范型/

四、 基督教和儒家的观念构架/

第一章基督教的上帝观和儒家的天命观/

第一节基督教的上帝观: 从传统观念到现代重构/

一、 传统上帝观的基本特征及其神人关联模式/

二、 现代上帝观的多元化与神人关联的多向度/

第二节儒家的天命观: 从以德配天到与命与仁/

一、 天命观的确立: 天命靡常与以德配天/

二、 与命与仁和立命存性: 天人之际的存在境界/

第二章基督教的罪性论与儒家的性善论/

第一节基督教的罪性论——人神疏离和人的自由/

一、 人性的两重性与疏离上帝的罪性/

二、 罪与人的自由: 精神超越的悖论/

第二节儒家的性善论——由天命而人性/

一、 天地境界中的人: 自然化生的道德人格形象/

二、 天赋善端: 人性与兽性之别/

第三章基督教的拯救称义论与儒家的修养成圣论/

第一节基督教的拯救称义之路——他力与信仰/

一、 拯救的他力性和罪中的无能性/

二、 在信仰中领受恩典而重生为义/

第二节儒家的修养成圣之道——自力与良知/

一、 基于良知的道德自力: 原始善性和天命的回归与开显/

二、 圣人之境: 由知心性到事天命/

第四章基督教的神爱观与儒家的仁爱观/

第一节以爱承负恶——基督教神性之爱的绝对模式/

一、 神性之爱的俯身性和给予性: 十字架上的绝对范式/

二、 爱的精神超越性本质: 现代处境下的意义重释/

第二节推己及人——儒家人性之爱的次第模式/

一、 仁爱在天人之间: 仁者人也与生生谓仁/

二、 由近及远的仁爱之道: 亲亲—仁民—爱物/

第五章基督教的永生盼望与儒家的不朽追求/

第一节永生的盼望——基督教的终末论/

一、 死亡与复活: 传统终末论的基本思想观念/

二、 由未来开启现在: 现代末世希望的多维面向/

第二节不朽的追求——儒家的在世关怀/

一、 一而不分的人生世界: 从活着出发的生存立场/

二、 不朽的观念: 历史记忆—血脉相传—天人合一/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