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录

概论

1故障的概念

2维修与再制造的概念

3维修与再制造的发展

4机械维修的技术体系

5再制造工程的技术体系

6推动再制造健康发展的组织和技术

措施

7维修与再制造的展望

参考文献

第1篇故障的形成、检测、

监测与诊断

第1章故障的形成

1.1磨损

1.1.1磨损的形式

1.1.2磨损失效的诊断 

1.1.3磨损失效的防护

1.2变形

1.2.1变形的分类

1.2.2变形失效的诊断

1.2.3变形失效的防护

1.2.4关注基础零件因残余应力

引起的变形

1.3断裂 

1.3.1断裂机理及分类

1.3.2断裂失效的诊断

1.3.3断裂失效的防护

1.4腐蚀

1.4.1腐蚀的分类

1.4.2腐蚀失效的诊断

1.4.3腐蚀失效的防护

1.5穴蚀

1.5.1穴蚀的表现形式

1.5.2穴蚀失效的诊断

1.5.3穴蚀失效的防护

1.6机械设备的老化

1.6.1机械设备老化的分类

1.6.2机械设备老化的判据

1.7机械设备的失效抗力

1.7.1失效抗力的概念

1.7.2失效抗力的工程应用

参考文献

第2章故障的检测、监测与诊断

2.1几何参数与理化性能检测技术

2.1.1检测要求及作用

2.1.2检测内容

2.1.3常用检测方法

2.1.4零件几何参数检测技术与

方法

2.1.5零件机械性能检测

2.1.6无损检测技术

2.2油液监测技术

2.2.1背景

2.2.2油液监测技术基本内容

2.2.3油液监测技术与设备维修

2.2.4油液监测技术与设备

再制造

2.3振动诊断技术

2.3.1概述

2.3.2测振系统的组成与功用

2.3.3振动信号分析处理系统

2.3.4振动诊断的一般步骤

2.3.5转轴组件的故障诊断

2.3.6齿轮的故障诊断

2.3.7轴承的故障诊断

2.3.8基于虚拟仪器的振动

诊断系统

2.4再制造损伤评价技术

2.4.1再制造毛坯损伤评价的

特点

2.4.2再制造涂覆层损伤特征

2.4.3再制造毛坯隐性损伤

评价技术及应用

2.4.4再制造模式与零件损伤

评价要求

2.4.5再制造零件宏观损伤评价

技术及应用

2.5温度监测与温度诊断

2.5.1温度测量的基本概念

2.5.2温度测量的主要方法

2.5.3分立式温度传感测量

方法 

2.5.4模拟集成温度传感器测量

方法

2.5.5红外测温技术

2.5.6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

2.5.7光纤光栅测温技术

2.5.8声波测温技术

2.5.9工程机械温度监测案例

2.6盾构状态监测

2.6.1掘进参数实时监测

2.6.2盾构姿态监测

2.6.3电力、耗材监测

2.6.4施工风险源实时监测

2.6.5主轴承监测

2.6.6油液监测

2.6.7盾尾变形监测

2.6.8螺旋输送机在线监测

2.7基于虚拟仪器的工程机械

检测车

2.7.1工程机械检测车总体

介绍

2.7.2工程机械检测车计算机诊断

系统软件设计

参考文献

第2篇维修与再制造理论和管理

第3章可靠性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3.1概述

3.1.1基本概念

3.1.2可靠性技术的发展 

3.2可靠性的数量指标

3.2.1可靠度

3.2.2不可靠度

3.2.3故障率

3.2.4故障间隔平均时间

3.3系统的可靠性

3.3.1概念

3.3.2串联系统的可靠性

3.3.3并联系统的可靠性

3.3.4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途径

3.4广义可靠性的概念

3.5可靠性理论的工程应用

3.5.1可靠性设计

3.5.2关于“以可靠性为中心的

维修”

3.5.3可靠性原理在机械维修和

再制造阶段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4章维修性理论及其工程应用

4.1维修性的概念

4.2维修性的意义

4.3维修性的度量指标

4.4改善维修性的途径

4.4.1把维修性设计纳入设计

规范

4.4.2改善性修理和性能提升型

再制造

参考文献

第5章再制造性与再制造性设计

5.1概念

5.2再制造性设计准则

5.3再制造性的定性指标

5.3.1易于运输性

5.3.2易于拆解性

5.3.3易于分类性

5.3.4易于清洗性

5.3.5易于修复和升级改造性

5.3.6易于装配性

5.3.7提高标准化、互换性、通用化

和模块化程度

5.3.8提高可测试性

5.4再制造性的研究与发展

5.4.1再制造性定量指标的

研究

5.4.2产品再制造性的合理

分配

5.4.3关于再制造建模

5.4.4关于再制造预计、再制造

试验与评定

参考文献

第6章服务经济理论与工程机械

服务市场

6.1服务经济理论

6.1.1服务的概念

6.1.2服务业

6.1.3服务经济

6.2我国服务经济的实践

6.2.1制造企业案例

6.2.2铁道部改革案例

6.2.3房地产生产案例

6.2.4工程机械租赁业的发展

6.2.5服务外包

6.2.6工程机械的零配件市场

6.2.7工程机械的二手机市场

6.3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快速

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章全寿命周期管理与多寿命

周期管理

7.1全寿命周期管理

7.1.1全寿命周期的概念

7.1.2全寿命周期阶段划分

7.2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

7.2.1全寿命周期费用的概念

7.2.2全寿命周期费用估算

程序

7.2.3全寿命周期费用估算

方法

7.3多寿命周期管理

7.3.1多寿命周期的概念

7.3.2多寿命周期具体内容

参考文献

第8章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

——TnPM

8.1企业的人机系统

8.1.16S活动

8.1.26H活动(清除“六源”)

8.1.3定置化管理

8.1.4可视化管理

8.2构建科学完备的检维修

防护体系

8.3营造活跃的现场持续改善

文化

8.3.1改善影响生产效率和

设备效率的环节

8.3.2改善影响产品质量和

服务质量的细微之处

8.3.3改善影响制造成本之处

8.3.4改善员工疲劳状况

8.3.5改善安全与环境

8.3.6六项改善与人机系统的

交互关系

8.3.7有氧活动

8.4TnPM

8.4.1TnPM的八要素

8.4.2五个六架构

8.4.3SOON体系

8.4.4五阶六维评价体系

8.5TnPM+

参考文献

第9章维修制度

9.1维修制度的分类

9.2状态维修

9.2.1状态维修的概念、工作

原理和特点

9.2.2状态维修的实施

9.3智能维修与维修中的智能

9.4盾构维修制度

9.4.1盾构的状态维修

9.4.2维修分级

9.4.3盾构各级维修的重点

参考文献

第10章维修经济

10.1维修经济概论

10.1.1概述

10.1.2维修经济的基本理论和

指标体系

10.1.3维修经济评价的基本

方法

10.2维修经济分析

10.2.1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分析

10.2.2再制造投资决策

10.2.3设备更新决策

参考文献

第11章维修与再制造生产管理

11.1生产规划管理

11.1.1生产规划管理的要求

11.1.2生产规划管理的特点

11.1.3再制造生产计划管理

11.1.4再制造生产过程管理

11.2生产质量管理

11.2.1概述

11.2.2再制造产品质量管理

方法

11.2.3再制造产品质量管理

技术

11.3维修与再制造企业的零件

库存管理

11.3.1零件库存管理的原理及

重要性

11.3.2库存订单的预测和

数据挖掘

11.3.3库存数据的评估与分析

11.4成组生产管理

11.4.1基本概念

11.4.2成组再制造管理

11.4.3成组技术在再制造

生产中的应用

11.5绿色供应链管理

11.5.1概念

11.5.2绿色供应链产生的背景

11.5.3绿色供应链管理

11.5.4绿色供应链信息系统

11.5.5工程机械/盾构制造与

再制造企业供应链建设

11.5.6几家工程机械/盾构企业

绿色供应链建设进展

11.6盾构再制造工时和人工成本

11.6.1一家上市企业的工时和

人工成本

11.6.2一家国有企业的工时和

人工成本

参考文献

第12章大型施工企业的维修与

再制造管理

12.1概述

12.2盾构机/TBM再制造管理

体系

12.2.1建立盾构机/TBM再制造

组织体系,实行项目化

管理

12.2.2建立盾构机/TBM再制造

内控管理流程

12.2.3盾构机/TBM再制造质量

管控

12.3盾构机/TBM“再制造八步法”

标准工作模式

12.3.1评估策划

12.3.2返厂回收

12.3.3拆解

12.3.4清洗

12.3.5检测与剩余寿命评估

12.3.6再制造

12.3.7组装、调试及验收

12.3.8售后服务

12.4盾构机/TBM再制造第三方

专业检测与监理机制

12.4.1成立盾构机/TBM再制造

专业检测与评估机构

12.4.2成立盾构机/TBM再制造

专业设备监理机构

12.5盾构机/TBM再制造管理的

问题与思考

12.5.1市场认可方面

12.5.2再制造技术方面

12.5.3盾构机/TBM尺寸方面

12.5.4再制造市场资格准入

方面

12.5.5配套产业链方面

参考文献

第3篇维修与再制造技术

第13章维修与再制造技术概述

13.1维修与再制造技术体系

13.1.1维修与再制造工艺流程

13.1.2维修与再制造技术体系

13.1.3维修与再制造技术特点

13.1.4维修与再制造技术的

作用

13.2维修与再制造技术发展

13.2.1维修与再制造技术重点

发展内容

13.2.2维修与再制造技术发展

趋势

参考文献

第14章拆卸与装配技术

14.1概述

14.1.1拆卸与装配的意义

14.1.2拆卸与装配技术现状

14.1.3拆卸与装配的发展

14.2拆卸工艺及装备

14.2.1拆卸方法

14.2.2拆卸工具

14.2.3拆卸质量保障

14.2.4主动拆卸技术

14.3装配技术

14.3.1再制造装配的特点

14.3.2再制造配合副的几种

方案

14.4再制造装配装备

14.5再制造装配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第15章清洗技术

15.1概述

15.1.1维修与再制造清洗技术

基础

15.1.2清洗技术应用与发展

现状

15.1.3维修与再制造清洗技术

的发展趋势

15.2维修与再制造清洗内容与

质量评价

15.2.1维修与再制造清洗对象

15.2.2表面污染物的构成及

分类

15.2.3清洗效果评价与质量

管理

15.3维修与再制造清洗技术与

应用

15.3.1化学清洗

15.3.2物理清洗

15.3.3维修与再制造清洗新

技术

15.3.4工程机械维修与再制造

清洗技术应用

参考文献

第16章修复技术

16.1修复技术总论

16.1.1概述

16.1.2修复层与基体的结合

16.1.3修复采用的能源

16.1.4修复工艺

16.1.5修复后的性能

16.1.6修复工艺对基体的影响

16.1.7改善修复层性能的工艺

措施

16.1.8修复零件检测技术

16.1.9修复工艺技术选用原则

16.2机械加工修理与再制造技术

16.2.1失效件机械加工修理与

再制造特点

16.2.2常用机械加工修理与

再制造方法

16.2.3零件表面维修与再制造

涂层的机械加工技术

16.3电镀技术

16.3.1电镀技术原理

16.3.2电镀技术分类及其特点

16.3.3电镀溶液设计及其制备

16.3.4电镀工艺流程

16.3.5典型应用

16.4电刷镀技术

16.4.1电刷镀基本原理

16.4.2电刷镀系统

16.4.3电刷镀技术特点

16.4.4电刷镀溶液

16.4.5电刷镀工艺

16.4.6纳米复合电刷镀技术

16.5堆焊技术

16.5.1堆焊技术原理

16.5.2堆焊技术特点及其分类

16.5.3堆焊材料及其特点

16.5.4堆焊工艺流程

16.5.5典型堆焊维修与再制造

工程应用

16.6热喷涂技术

16.6.1概述

16.6.2热喷涂涂层的形成机理

16.6.3热喷涂工艺方法

16.6.4热喷涂材料

16.6.5热喷涂工艺过程

16.7激光修复技术

16.7.1激光原理及产生历程

16.7.2常见激光器

16.7.3激光表面强化技术

16.7.4激光熔覆修复技术

16.7.5激光清洗技术

16.7.6激光焊接

16.7.73D打印技术

16.8维修与再制造装备

16.8.1超音速冷喷涂设备

16.8.2多功能喷涂、超音速

喷砂设备

16.8.3逆变电刷镀机

16.8.4多功能金属表面强化

冷补设备

16.8.5类激光高能脉冲精密

冷补设备

16.8.6铸造缺陷熔融填充

修补机

16.8.7微脉冲修补机

参考文献

第17章应急维修技术

17.1概述

17.1.1应急维修技术内涵

17.1.2应急维修技术体系

17.1.3应急维修技术分类

17.2快速拆装与现场加工技术

17.2.1常规拆装技术

17.2.2快速拆装技术

17.2.3现场机械加工技术

17.2.4快速切割技术

17.3快速粘接堵漏技术

17.3.1粘接技术基础

17.3.2带压粘接堵漏技术

17.3.3复合贴片快速修复技术

17.3.4胶黏剂快速固化技术

17.4快速焊接修复技术

17.4.1无电焊接技术

17.4.2水蒸气等离子焊接技术

17.5快速成形技术

17.5.1快速成形基本原理

17.5.2快速成形的技术种类

17.5.3快速成形应用

17.6快速维护保养技术

17.6.1电子设备快速清洗技术

17.6.2快速贴体封存技术

17.6.3电磁感应高效除漆技术

参考文献

第18章智能维修与再制造技术

18.1综述

18.1.1智能制造国内外现状

18.1.2智能再制造的概念及

体系

18.1.3我国智能再制造发展

展望

18.2智能运维中的远程监测技术

18.2.1盾构远程监测技术的

发展与现状

18.2.2盾构远程监测技术

18.2.3盾构远程监测技术在

盾构运维中的应用案例

18.2.4盾构远程监测技术发展

展望

18.3智能维修中的虚拟技术

18.3.1概述

18.3.2虚拟维修与可视化远程

支援系统

18.3.3虚拟维修与可视化远程

支援系统硬件

18.3.4虚拟维修与可视化远程

支援系统关键技术

18.3.5虚拟维修与可视化远程

支援系统在盾构及盾构施工

领域的应用

18.3.6虚拟维修与可视化远程

支援系统服务效益分析

18.4盾构信息技术的应用

18.4.1盾构远程监控系统平台

18.4.2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盾构

培训应用

18.4.3基于增强现实远程专家

协助系统

18.4.4盾构模拟操作系统

18.4.5盾构租赁平台

18.4.6盾构交易平台

参考文献

第19章微观再制造与维修技术

19.1背景

19.1.1微观再制造技术发展

回顾

19.1.2微观再制造机理与特点

19.2技术基础

19.2.1功能材料的基本特性

19.2.2摩擦学试验检测评估

19.3微观再制造技术的工程应用

19.3.1微观再制造技术的产品

19.3.2微观再制造实施工艺

编制的必选项

19.4工程机械——盾构主轴承

齿轮微观再制造案例

19.4.1案例简介

19.4.2数据分析

19.5动力机械——内燃机车柴油

发动机微观再制造案例

19.5.1案例简介

19.5.2数据分析

19.6热电设备——发电厂空冷岛

齿轮箱微观再制造案例

19.6.1案例简介

19.6.2数据分析

19.7轨道交通——铁路机车轮缘

微观再制造案例

参考文献

第20章工程机械设备维护技术

20.1设备维护

20.1.1概述

20.1.2维护制式

20.1.3设备保养制度化

20.1.4设备保养的发展

20.1.5盾构保养规定

20.2设备的油水管理

20.2.1油料的合理选用

20.2.2油液污染与污染控制

20.2.3油料变质与变质油料的

更换

20.2.4盾构机油水管理

20.3盾构保养指南

20.3.1施工保养

20.3.2仓储保养

参考文献

第21章软件运行维护

21.1概述

21.1.1软件的定义

21.1.2软件的特点

21.1.3软件故障的成因

21.2软件维护

21.2.1软件维护分类

21.2.2软件维护难易程度

21.2.3运行维护的必要性

21.3案例与反思

21.4一般性运行维护

21.4.1运行维护服务的对象

21.4.2日常巡检工作

21.5软件变更管理

21.6信息系统灾难恢复

21.7信息安全保障

21.7.1确定信息安全需求

21.7.2设计并实施信息安全

方案

21.7.3信息系统等级保护评测和

持续改进

21.7.4持续监测

21.8专业运行维护

参考文献

第4篇维修与再制造案例

第22章盾构机、TBM维修与再制造

22.1盾构机再制造

22.1.1盾构机原型机基本情况

22.1.2新项目工程概况

22.1.3盾构机再制造设计

22.1.4盾构机再制造实施过程

22.1.5盾构机再制造售后服务

22.1.6再制造盾构机产品认定

22.1.7盾构机再制造项目法

管理

22.2盾构维修

22.2.1盾构维修流程

22.2.2盾构维修验收

22.2.3盾构维修案例

22.3TBM再制造案例

22.3.1TBM原型机基本情况

22.3.2新项目工程概况

22.3.3TBM再制造设计

22.3.4TBM再制造实施过程

22.3.5TBM再制造售后服务

22.3.6TBM再制造项目法

管理

参考文献

第23章工程起重机维修与再制造

23.1工程起重机的分类及其

特点

23.1.1轮式起重机的分类与

特点

23.1.2履带起重机的分类与

特点

23.1.3随车起重机的分类与

特点

23.2工程起重机概念与标准

23.2.1起重机再制造的概念

23.2.2起重机制造的分类

23.2.3起重机制造的标准

23.2.4起重机验收的标准

23.3工程起重机维修与再制造

工艺及技术

23.3.1工程起重机维修与

再制造工艺流程

23.3.2工程起重机电气系统

再制造

23.3.3履带起重机桅杆再制造

23.3.4工程起重机泵类元件

再制造

23.4工程起重机再制造的质量

管理体系

23.4.1起重机再制造质量管理

23.4.2起重机再制造质量体系

23.4.3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23.5工程起重机逆向物流体系

23.5.1建立逆向物流体系

23.5.2稳定再制造起重机整机

来源

23.5.3多渠道获取再制造起

重机部件

23.5.4再制造起重机销售管理

参考文献

第24章煤矿液压支架使用激光熔覆

再制造

24.1液压支架工作原理、失效形式

与激光熔覆修复 

24.1.1液压支架

24.1.2液压支架的失效形式

24.1.3激光熔覆修复

24.1.4推广激光熔覆取代镀铬对

煤炭生产的价值

24.2液压支架激光再制造装备 

24.2.1半导体直接输出液压支架

激光再制造装备

24.2.2光纤耦合输出液压支架

激光再制造装备

24.3液压支架激光再制造材料 

24.4液压支架激光再制造工艺 

24.5液压支架激光再制造性能

检测及评价

24.5.1液压支架激光再制造

宏微观质量评判依据

24.5.2激光熔覆材料的若干问题

研究 

24.5.3激光熔覆层裂纹的形成

机理及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第25章沥青摊铺机再制造

25.1 摊铺机再制造背景

25.2摊铺机再制造的意义

25.3 摊铺机再制造的目标

25.4摊铺机升级再制造方案

25.4.1机架再制造

25.4.2台车架再制造

25.4.3前推辊总成再制造

25.4.4动力系统、液压系统、传动

系统、电控系统和外观

升级

25.4.5熨平装置机架再制造

25.5摊铺机再制造效益分析

25.5.1摊铺机再制造经济效益

分析

25.5.2摊铺机再制造社会效益

分析

25.6摊铺机再制造的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第26章盾构主轴承使用尺寸修理法

再制造

26.1概述

26.2盾构主轴承主要失效形式及

存在的问题

26.3盾构主轴承的检测

26.3.1旋转精度的检测

26.3.2轴承游隙的检测

26.3.3工作表面缺陷的显微

观察及尺寸检测

26.3.4工作表面硬度及硬化层

深度的检测

26.3.5裂纹缺陷无损检测

26.3.6滚子直径相互差及凸度的

检测

26.3.7齿轮磨损量的检测

26.3.8需更换件的检测

26.3.9零件尺寸及形位公差的

检测

26.4盾构主轴承的修复

26.4.1盾构主轴承修复流程

26.4.2盾构主轴承修复方案

设计

26.4.3盾构主轴承修复工艺

26.5盾构主轴承修复案例

26.5.1检测案例

26.5.2盾构主轴承修复案例

参考文献

第27章液压件维修与再制造

27.1概述

27.1.1液压件再制造工艺

流程图

27.1.2液压件再制造质量控制

流程图

27.2液压泵、马达维修与再制造

27.2.1概述

27.2.2液压泵、马达故障分析与

维修

27.2.3液压泵、马达失效模式

分析

27.2.4柱塞泵、马达再制造技术

及工艺

27.3液压阀维修与再制造

27.3.1概述

27.3.2液压阀故障分析与维修

27.3.3液压阀失效模式分析

27.3.4多路阀再制造技术及

工艺

27.4液压油缸维修与制造

27.4.1概述

27.4.2液压油缸故障分析与

维修

27.4.3液压油缸失效模式分析

27.4.4活塞缸再制造技术及

工艺

参考文献

第28章行星减速机维修与再制造

28.1概述

28.2行星减速机的维修

28.2.1渗、漏油

28.2.2异响

28.2.3制动器失灵

28.2.4温升异常

28.2.5磨损

28.3行星减速机的再制造

28.3.1再制造流程

28.3.2行星减速机的零部件

再制造

28.3.3再制造产品的质量控制

28.4典型零部件的维修和再制造

28.4.1行星架的维修和再制造

28.4.2立轴的维修和再制造

28.4.3壳体、连接盘的维修和

再制造

28.4.4齿轮的修复和再制造

参考文献

第29章发动机再制造

29.1旧发动机的拆解

29.2再制造清洗工艺与技术

29.2.1再制造清洗的基本概念

29.2.2再制造清洗的基本要素

29.2.3再制造清洗的实用方法

29.3再制造毛坯的性能和质量

检测

29.3.1超声检测技术

29.3.2涡流无损检测技术

29.3.3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

29.4发动机再制造修复技术

29.5装配

29.6测试与包装

参考文献

第30章工程机械柴油机的排放

控制

30.1概述

30.1.1柴油机燃烧过程的

排放物

30.1.2国内工程机械柴油机

排放的现状

30.2工程机械柴油机排放标准

30.2.1国外标准

30.2.2国内标准

30.2.3国内标准与欧美相关

标准的差异

30.3工程机械柴油机排放检测

技术 

30.3.1工程机械柴油机排放检测

的一般规定

30.3.2工程机械柴油机排放检测

的项目和程序

30.3.3测试仪器介绍

30.4在役工程机械柴油机排放

改造

30.4.1在役工程机械柴油机排放

改造技术

30.4.2在役工程机械柴油机排放

改造的几个说明

参考文献

附录A工程机械维修与再制造标准

附录B盾构机运输技术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