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录

绪论 5G终端增强概述

5G终端现状与增强动机 1

5G终端的增强与演进 3

第1章 5G R16终端节能技术

1.1 5G终端节能技术的需求和评估 5

1.1.1 5G终端节能技术需求 5

1.1.2 节能候选技术 6

1.1.3 节能技术的评估方法 12

1.1.4 评估结果与选择的技术 14

1.2 节能唤醒信号设计及其对DRX的

   影响 17

1.2.1 节能唤醒信号的技术原理 17

1.2.2 R16采用的节能唤醒信号 18

1.2.3 节能唤醒信号对DRX的作用 22

1.3 跨Slot调度技术 24

1.3.1 跨Slot调度的技术原理 24

1.3.2 灵活调度机制用于跨Slot调度 27

1.3.3 动态指示跨Slot调度的处理 28

1.3.4 跨Slot调度的作用时间机制 29

1.3.5 跨Slot调度的错误处理 30

1.3.6 跨Slot调度对上下行测量的影响 31

1.3.7 BWP 切换与跨Slot调度 31

1.4 多天线层数限制 33

1.4.1 发射侧和接收侧天线数量影响能耗 33

1.4.2 下行MIMO层数限制 34

1.4.3 上行MIMO层数限制  35

1.5 辅小区(载波)休眠 35

1.5.1 载波聚合下的多载波节能 35

1.5.2 辅小区(载波)节能机制 36

1.5.3 激活时间外的辅小区(载波)休眠

   触发 37

1.5.4 激活时间内的辅小区(载波)休眠

   触发 38

1.6 RRM测量增强 39

1.6.1 非连接态终端的节能需求 39

1.6.2 非连接态终端RRM测量放松的

   判断准则 40

1.6.3 非连接态终端的RRM测量放松的

   方法 41

1.7 终端侧辅助节能信息上报 42

1.7.1 终端辅助节能信息上报的过程 42

1.7.2 终端辅助节能信息上报的内容 44

1.8 小结 45

参考文献 45

第2章 5G R17 终端节能技术

2.1 Paging指示 47

2.1.1 寻呼过程的节能 47

2.1.2 寻呼分组设计 48

2.1.3 寻呼节能信号的设计 51

2.2 TRS指示用于终端节能 56

2.2.1 TRS实现终端的节能原理 57

2.2.2 TRS的指示方式 58

2.2.3 TRS的配置 63

2.3 基于DCI的PDCCH检测自适应 63

2.3.1 DCI PDCCH检测自适应原理 64

2.3.2 DCI PDCCH检测自适应节能候选方案

   和评估 65

2.3.3 DCI PDCCH检测自适应节能标准化

   方案 70

2.3.4 DCI PDCCH检测自适应时序和重传

   控制 72

2.4 小结 73

参考文献 73

第3章 紧凑型5G终端演进技术

3.1 紧凑型终端的评估 76

3.1.1 终端成本与复杂度的评估方式 76

3.1.2 不同候选技术对终端成本和复杂度的

   影响 77

3.2 降低紧凑型5G终端带宽 83

3.2.1 降低带宽后的目标带宽 83

3.2.2 初始接入过程的initial DL BWP 85

3.2.3 初始接入过程的initial UL BWP 87

3.2.4 初始接入之后的initial DL/UL BWP与

   non-initial BWP 92

3.2.5 DL BWP 与UL BWP的中心频点的

   一致性问题 94

3.3 紧凑型5G终端的天线减少 94

3.3.1 接收天线数的减少和上报 94

3.3.2 接收天线数减少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96

3.4 紧凑型5G终端半双工 99

3.4.1 紧凑型5G终端半双工的复杂度

   优化 99

3.4.2 半双工支持的终端过程和转换

   时间 100

3.4.3 半双工的上下行信道优先级 104

3.5 紧凑型5G终端的eDRX 106

3.5.1 RRC空闲态的eDRX 107

3.5.2 RRC非激活态的eDRX 109

3.5.3 针对eDRX的系统消息更新 110

3.6 紧凑型5G终端的测量放松 112

3.6.1 RRC非连接态的测量放松 112

3.6.2 RRC连接态的测量放松 114

3.7 紧凑型5G终端识别与接入控制 115

3.8 小结 117

参考文献 117

第4章 5G终端覆盖增强

4.1 5G覆盖评估和覆盖增强候选

   技术 118

4.1.1 5G终端覆盖评估方法 120

4.1.2 5G终端覆盖增强覆盖的技术

   分类 126

4.1.3 5G终端覆盖评估结果比较 132

4.1.4 5G终端覆盖增强结论和标准化 136

4.2 5G上行数据覆盖增强 138

4.2.1 上行PUSCH 重复传输TypeA增强

   原理 138

4.2.2 上行PUSCH 重复传输TypeA增强

   标准化 139

4.2.3 上行PUSCH 多时隙TB增强

   原理 151

4.2.4 上行PUSCH 多时隙TB确定的

   标准化 153

4.2.5 上行PUSCH 多时隙联合信道估计

   原理 157

4.2.6 上行PUSCH 多时隙联合信道估计

   标准化 158

4.3 5G上行控制覆盖增强 165

4.3.1 上行PUCCH动态重复增强原理 165

4.3.2 上行PUCCH动态重复增强标

   准化 166

4.3.3 上行PUCCH 多时隙联合信道估计

   原理 167

4.3.4 上行PUCCH 多时隙联合信道估计

   标准化 169

4.4 5G初始接入覆盖增强 171

4.4.1 Msg3 PUSCH的重复传输请求 171

4.4.2 Msg3 PUSCH的重复传输次数和

   指示 172

4.4.3 Msg3 PUSCH的重复传输过程 178

4.5 小结 180

参考文献 180

第5章 零功耗的终端技术演进

5.1 零功耗技术的需求和场景 182

5.1.1 低功耗终端技术 182

5.1.2 垂直行业的业务需求与驱动力 183

5.1.3 零功耗技术的典型场景 185

5.2 零功耗技术基础 190

5.2.1 零功耗背景介绍 191

5.2.2 零功耗通信技术原理 193

5.2.3 零功耗系统设计和实现 200

5.2.4 零功耗技术在网络中的应用 202

5.3 零功耗通信技术的标准化展望 209

5.3.1 零功耗通信对网络服务的要求 209

5.3.2 零功耗通信对网络架构的影响 211

5.3.3 零功耗通信对RAN标准的影响 213

5.4 小结 217

参考文献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