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体育心理学概述 1

第一节  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一、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

心理学的关系 2

二、体育心理学的概念 4

三、研究方法 5

四、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 7

第二节  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 9

一、体育教师的工作特点及体育

活动的特点 9

二、体育实践活动的需要 10

三、体育科学研究的需要 11

第三节  体育心理学简史和发展方向 12

一、19世纪的心理学 12

二、体育心理学简史 13

三、体育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15

本章小结 20

思考与练习 20

第二章  运动兴趣与动机 21

第一节  运动兴趣 22

一、运动兴趣概述 22

二、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 24

三、运动兴趣的培养 26

第二节  运动动机 29

一、运动动机概述 30

二、运动动机产生的条件 32

三、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33

本章小结 41

思考与练习 41

第三章  运动归因 42

第一节  归因理论 43

一、单维归因理论 43

二、对应推论理论 43

三、三维归因理论 44

四、成败归因理论 44

五、多维归因理论 45

第二节  运动中的归因分析与训练 46

一、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 46

二、运动中的归因分析 48

三、运动中的再归因训练 53

四、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 53

本章小结 56

思考与练习 56

第四章  体育教学效果的心理学优化 57

第一节  体育教学设计的心理学基础 58

一、确定体育教学目标 58

二、选择体育教学内容的依据

和途径 58

三、分析教学对象 59

四、选择教学组织形式与方法 60

五、实施体育教学评价 64

第二节  体育教学策略和学习策略的

心理学原理 64

一、体育教学策略 64

二、体育学习策略 66

三、体育学习策略的教学 68

第三节  体育教学环境的心理学分析

与体育课堂学习过程的心理学

评价 70

一、体育教学环境的心理学分析 70

二、体育课堂心理气氛 71

三、体育课堂学习过程的心理学

评价目的 74

四、体育课堂学习过程的心理学

评价内容 75

五、体育课堂学习过程的心理学

评价方法 75

六、体育学习过程的心理学评价

形式 77

本章小结 79

思考与练习 79

第五章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 80

第一节  体育活动的心理效益 80

一、体育活动的概念 81

二、心理健康的含义 81

三、体育活动的心理健康效益 82

第二节  体育活动的坚持性 89

一、人们在体育活动坚持性上会有

不同表现的理由 89

二、影响人们坚持体育活动的因素 91

第三节  体育活动的成瘾行为 93

一、锻炼成瘾的界定 93

二、关于锻炼成瘾行为的研究 94

本章小结 96

思考与练习 96

第六章  动作技能学习 97

第一节  动作技能概述 98

一、动作技能的概念 98

二、动作技能的组成 98

三、动作技能学习过程的变化特征 99

四、动作技能的分类 100

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102

一、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 102

二、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104

三、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105

四、动作技能的学习与训练 107

第三节  动作技能的迁移 109

一、技能的迁移及其理论 109

二、技能迁移的测量与评价 111

三、影响技能迁移的因素 112

四、迁移的原则 113

本章小结 115

思考与练习 115

第七章  心理技能训练 116

第一节  心理技能与心理技能训练 117

一、心理技能的含义及特点 117

二、心理技能训练的含义和作用 117

三、心理技能训练的原则 118

第二节  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法 120

一、渐进放松训练 120

二、自生训练 122

三、模拟训练 125

第三节  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 128

一、表象训练 128

二、暗示训练 131

三、自信训练 132

本章小结 135

思考与练习 135

第八章  运动中的目标定向与目标

        设定 136

第一节  体育活动中的目标定向 137

一、目标定向概述 137

二、体育活动的学习目标定向

和成绩目标定向 138

三、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

学习目标定向 139

第二节  体育活动中的目标设置 141

一、目标设置概述 141

二、体育课程目标 147

第三节  体育活动中团队目标的设置

方法 148

一、团队的概念 149

二、团队目标的作用 149

三、团队目标的设置方法 150

四、设置团队目标时应该注意的

问题 153

本章小结 154

思考与练习 154

第九章  唤醒、焦虑、情绪状态

        与运动表现 155

第一节  应激、唤醒、焦虑和心境状态的

定义 156

一、应激概述 156

二、唤醒概述 157

三、焦虑概述 157

四、心境状态概述 158

第二节  唤醒、焦虑、情绪状态与运动

表现的关系 159

一、驱力理论 159

二、倒U形假说 160

三、个人最佳功能区理论 162

四、多维焦虑理论 163

五、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165

第三节  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

因素 168

一、环境因素 168

二、个体因素 169

本章小结 171

思考与练习 171

第十章  运动中的团队凝聚力 172

第一节  体育团体凝聚力概述 173

一、体育团队的概念 173

二、体育团体凝聚力 173

第二节  体育团体凝聚力与运动表现 180

一、团体凝聚力与运动成绩的

关系 180

二、团队凝聚力与运动项目的

关系 181

第三节  体育团体凝聚力的发展 182

一、明确并认同团体目标与成员

角色 182

二、建立良好的团体规范 182

三、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183

四、积极开展体育竞赛活动 183

本章小结 186

思考与练习 186

第十一章  运动损伤的心理致因

          与康复 187

第一节  运动损伤发生的心理致因 188

一、应激反应与运动损伤的关联 188

二、人格特征与运动损伤的关联 192

三、应激源史与运动损伤的关联 193

四、应对资源与运动损伤的关联 193

五、其他心理因素 194

第二节  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反应 196

一、运动员受伤后的心理反应 197

二、运动员受伤后的认知反应 197

三、运动员受伤后的情绪反应 199

第三节  运动损伤的心理康复方法 199

一、运动损伤恢复理论模型 199

二、促进损伤康复的心理学方法 201

本章小结 204

思考与练习 205

第十二章  体育运动中学生的个体

          差异 206

第一节  体育能力的差异 207

一、概念的界定 207

二、体育能力差异对动作技能形成的

影响 208

三、体育能力的差异及教学策略 210

第二节  智力因素的差异 213

一、智力结构与体育运动 213

二、运动智能 215

三、体育运动中的智力差异 216

第三节  非智力因素的差异 217

一、个性倾向性的差异 217

二、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 219

本章小结 224

思考与练习 225

第十三章  体育运动中的道德心理 226

第一节  体育运动中的道德形成

和发展 227

一、体育道德的形成 228

二、体育道德的发展 230

第二节  体育运动中的亲社会行为 232

一、亲社会行为概述 232

二、体育运动中的亲社会行为具体

介绍 234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亲社会

行为的意义和作用 234

四、培养亲社会行为的策略 235

第三节  体育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 241

一、攻击性行为的定义 241

二、攻击性行为的分类 241

三、攻击性行为的危害 243

四、预防攻击性行为的策略 243

本章小结 243

思考与练习 243

参考文献 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