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引言 …………………………………………………………………………………… 1
1.1 问题的提出 ………………………………………………………………………… 1
1.1.1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必要手段 ……………………… 1
1.1.2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全球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 ………………… 3
1.1.3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 7
1.2 研究综述 …………………………………………………………………………… 8
1.2.1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在教育政策中的变化 ……………………………… 8
1.2.2 各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 ……………………………………… 12
1.2.3 国内文献综述 …………………………………………………………… 14
1.2.4 国外综合素质评价现状综述 …………………………………………… 16
1.2.5 国内外研究述评 ………………………………………………………… 22
1.3 研究过程 ………………………………………………………………………… 24
1.3.1 第一阶段:通过聚类和相关性分析 ,确定“高影响力 ”活动类型 ……… 24
1.3.2 第二阶段:结合相关教育理论 ,构建学生综合素质生成性评价模型 ……………………………………………………………………… 24
1.3.3 第三阶段:利用大数据分析 ,开发学生综合素质生成性评价系统 …… 26
1.3.4 第四阶段:依据国家政策完善系统 ,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 26
1.4 主要内容 ………………………………………………………………………… 27
1.4.1 评价指标细化的思路 …………………………………………………… 27
1.4.2 系统记录方式的思路 …………………………………………………… 27
1.5 创新点 …………………………………………………………………………… 28
1.5.1 过程性 …………………………………………………………………… 28
1.5.2 多元性 …………………………………………………………………… 28
1.5.3 实测性 …………………………………………………………………… 29
1.5.4 因地制宜、动态量化 …………………………………………………… 29
2 各范围的实践探索 ……………………………………………………………………… 31
2.1 清华附中本部的实践 …………………………………………………………… 31
2.1.1 早期初探(2009—2012年) …………………………………………… 31
2.1.2 探索时期(2012—2017年) …………………………………………… 33
2.1.3 规范与完善时期(2017—2019年) …………………………………… 36
2.1.4 进一步发展时期(2019年至今 ) ……………………………………… 55
2.1.5 清华附中师生与综合素质评价的故事 ………………………………… 64
2.2 清华附中一体化学校的实践 …………………………………………………… 74
2.2.1 清华附中永丰学校的实践 ……………………………………………… 74
2.2.2 清华附中上地学校的实践 ……………………………………………… 87
2.2.3 清华附中上地小学的实践 ……………………………………………… 98
2.2.4 清华附中广华学校的实践 …………………………………………… 109
2.2.5 清华附中望京学校的实践 …………………………………………… 121
2.2.6 清华附中管庄学校的实践 …………………………………………… 142
2.2.7 清华附中广华幼儿园的实践 ………………………………………… 151
2.3 其他区域的实践 ………………………………………………………………… 157
2.3.1 QZ中学的实践 ………………………………………………………… 157
2.3.2 B市的实践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大数据促进校内督导工作 …… 163
2.3.3 其他省市的实践 ———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本地化 …………… 172
3 系统平台 ……………………………………………………………………………… 206
3.1 迭代过程 ………………………………………………………………………… 206
3.1.1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实验版 1 …………………………………… 206
3.1.2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实验版 2 …………………………………… 207
3.1.3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正式版 ……………………………………… 209
3.1.4 北京市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 …………………………… 232
3.1.5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新系统 ……………………………………… 235
3.1.6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新系统高招模块设计 ……………………… 242
3.1.7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3.0版、4.0版功能优化与升级 …………… 248
3.1.8 统一平台设计 ………………………………………………………… 251
3.2 系统平台介绍 …………………………………………………………………… 252
3.2.1 中学校级平台架构 …………………………………………………… 252
3.2.2 中学区域级平台架构 ………………………………………………… 261
3.2.3 高校招生平台架构 …………………………………………………… 264
3.2.4 小学、幼儿园平台架构 ………………………………………………… 272
3.3 运维实施 ………………………………………………………………………… 277
3.3.1 实施办法 ……………………………………………………………… 277
3.3.2 校级层面实施 ………………………………………………………… 279
3.3.3 区域级层面实施 ……………………………………………………… 289
3.3.4 B市实施 ……………………………………………………………… 290
3.4 应用成果 ………………………………………………………………………… 299
4 研究成果与影响力传播 ……………………………………………………………… 311
4.1 研究成果 ………………………………………………………………………… 311
4.2 组织教育评价高峰论坛会议 …………………………………………………… 311
4.2.1 2018综合素质评价解决方案高峰论坛邀请函 ……………………… 311
4.2.2 2018综合素质评价解决方案高峰论坛通知 ………………………… 312
4.2.3 2018综合素质评价解决方案高峰论坛流程 ………………………… 313
4.2.4 2018综合素质评价解决方案高峰论坛现场 ………………………… 313
4.2.5 2018综合素质评价解决方案高峰论坛新闻报道 …………………… 314
4.3 建设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 ……………………………………………………… 314
4.3.1 举办“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教育评价改革 ”论坛 ……………………… 314
4.3.2 教育评价专家委员会第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一届理事会成立大会 …………………………… 316 4.3.3 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成员名单 ……………………………………… 319
4.3.4 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五年发展规划 (2022—2026年)……………… 319
4.3.5 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 2022年度工作要点 …………………………… 323
4.3.6 举办“2022年‘未来教育与学习科学 ’系列学术讲座 ”……………… 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