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目录

目 录

第 1 章 税收导论  

1.1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  

1.1.1 税收的产生 

专栏 1-1 “税”字的由来  

1.1.2 税收产生的条件  

专栏 1-2 短命的“无税王朝”  

1.1.3 人类文明的演进与税收的发展  

专栏 1-3 “税收法定原则”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现  

1.2 税收的概念  

1.2.1 西方社会对税收范畴的界定  

1.2.2 中国对税收范畴的界定  

1.2.3 对税收范畴的共识 

1.2.4 对税收范畴认识差异的分析 

专栏 1-4 税收与国家治理

1.2.5 税收的形式特征 

拓展阅读 1-1 税收为民生撑起一片“绿荫” 

专栏 1-5 明税与暗税 

1.3 税收根据 

1.3.1 西方的税收根据理论  

1.3.2 中国的税收根据理论  

1.3.3 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根据的基本认识 

拓展阅读 1-2 中国确立“利益赋税”思想难在哪里?

1.4 税收职能与作用 

1.4.1 税收职能 

专栏 1-6 税收与三个层次的收入分配

1.4.2 税收作用

拓展阅读 1-3 是是非非“筵席税”

专栏 1-7 拥堵税: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良药? 

第 2 章 税收活动主体及其约束规则

2.1 税收活动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2.1.1 税收活动主体的细分  

拓展阅读 2-1 我们都是“纳税人” 

2.1.2 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 

2.2 税收活动主体的约束规则 

2.2.1 重新界定“税收制度”

专栏 2-1 “制度”的基本逻辑 

2.2.2 税收正式制度安排 

拓展阅读 2-2 纳税人参与政府预算,遏止“白宫”肆意建设 

2.3 税收非正式制度安排 

2.3.1 税收非正式制度安排概述

2.3.2 税收观念

专栏 2-2 纳税人观念·征税人观念·用税人观念 

2.3.3 税收惯例  

专栏 2-3 国际税收惯例与中国的税收实践:以税收法定原则为例 

2.3.4 中国与税收密切相关的其他非正式制度安排 

专栏 2-4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有关税收的部分经典论述 

第 3 章 税收原则  

3.1 税收原则理论的演变 

3.1.1 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理论 

专栏 3-1 中国古代的治税原则:以傅玄的赋税思想为例 

3.1.2 瓦格纳的税收原则理论 

3.1.3 马斯格雷夫的税收原则理论 

3.2 税收的财政原则 

3.2.1 充裕原则 

3.2.2 适度原则 

3.2.3 弹性原则 

专栏 3-2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税收弹性  

3.3 税收的公平原则

3.3.1 税收公平原则的内涵 

3.3.2 受益原则 

3.3.3 支付能力原则 

专栏 3-3 税收公平原则在中国的实现:以企业所得税为例 

3.4 税收的效率原则 

3.4.1 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 

专栏 3-4 “人头税”与英国“铁娘子”的政治命运  

3.4.2 税收的行政效率原则  

拓展阅读 3-1 中国的税收成本:以增值税专用发票为例 

第 4 章 税收负担的基本分配与局部调整 

4.1 宏观税收负担与微观税收负担 

4.1.1 税收负担的分类与税收负担的实质 

4.1.2 宏观税收负担  

拓展阅读 4-1 “税收自由日”:测度宏观税负水平的另类视角

专栏 4-1 中国 1994 年以来的宏观税负 

4.1.3 微观税收负担 

4.1.4 宏观税收负担与微观税收负担关系

4.2 税收负担的分配 

4.2.1 税收负担基本分配格局的确立 

4.2.2 对税收负担基本分配的局部调整 

4.3 纳税人对税收负担基本分配的局部调整 

4.3.1 税收负担转嫁

4.3.2 税收筹划 

专栏 4-2 为什么许多国际知名企业纷纷选择在开曼群岛注册 

4.3.3 偷逃税 

专栏 4-3 逃税经济分析模型 

4.4 政府对税收负担基本分配的局部调整 

4.4.1 税收优惠  

拓展阅读 4-2 税式支出理论的产生及其早期应用

4.4.2 最低税负制 

专栏 4-4 全球最低税:走上“历史舞台” 

拓展阅读 4-3 美国的最低税负制及其社会经济效应 

4.4.3 重复征税的免除 

拓展阅读 4-4 中国增值税制中的重复征税及其免除  

4.4.4 反避税 

拓展阅读 4-5 中国的反避税进入新阶段 

专栏 4-5 弃籍避税与“弃籍税”  

4.4.5 反偷逃税 

4.4.6 税收赦免 

专栏 4-6 中国未能正式引入“税收赦免”  

4.4.7 对税收负担基本分配进行局部调整过程中的政策选择 

第 5 章 税收负担转嫁与归宿 

5.1 税负转嫁的方式与实质  

5.1.1 税负转嫁的方式 

专栏 5-1 消费税让电子烟价格普涨了不少 

5.1.2 税负转嫁的前提条件与实质  

专栏 5-2 税负转嫁与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税收调控  

5.1.3 税负归宿

5.2 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  

5.2.1 税负转嫁程度的衡量 

5.2.2 供需弹性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5.2.3 市场结构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5.2.4 市场期限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5.2.5 行业成本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5.2.6 其他因素对税负转嫁的影响  

5.3 税负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5.3.1 商品税税负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5.3.2 生产要素税税负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  

专栏 5-3 为什么美国的穷人反对课征奢侈品税?  

5.4 税负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

5.4.1 税负归宿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产生与发展 

5.4.2 税收等价关系 

5.4.3 税负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 

专栏 5-4 税收的凸显性与税负转嫁  

第 6 章 税种设置与税制结构

6.1 税种设置与税种分类 

6.1.1 国民经济循环与税种设置 

拓展阅读 6-1 中国纳税人需要缴纳哪些税? 

6.1.2 税种分类 

6.2 税种制度要素  

6.2.1 纳税人 

6.2.2 课税对象 

6.2.3 税率  

6.2.4 纳税环节、纳税地点和纳税期限 

6.2.5 税收优惠 

专栏 6-1 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聚焦“起征点” 

6.2.6 税务违法处理  

6.3 税制结构  

6.3.1 税种制度的类型 

专栏 6-2 曾经颇受青睐的“单一税”逐渐遇冷 

6.3.2 税制结构的演变  

6.3.3 税制结构的现实选择 

拓展阅读 6-2 双主体税种:中国税制结构改革的目标模式?  

第 7 章 商品税  

7.1 商品税概述  

7.1.1 商品税的特点  

7.1.2 商品税税种的设置与分类  

7.2 增值税 

7.2.1 增值税的产生与发展  

专栏 7-1 美国为何不课征增值税?  

7.2.2 增值税的课税对象与类型  

拓展阅读 7-1 中国增值税制的变迁 

7.2.3 增值税的税率 

专栏 7-2 新西兰的“现代型”增值税制  

7.2.4 增值税的计征方法 

7.2.5 增值税的免税项目

专栏 7-3 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与农民的增值税负担  

7.2.6 增值税有效实施的社会经济条件 

7.2.7 增值税的经济效应 

专栏 7-4 数字经济时代增值税制面临挑战 

7.3 消费税 

7.3.1 消费税的特点 

拓展阅读 7-2 中国消费税制的历史沿革 

7.3.2 消费税的课税范围与类型  

7.3.3 消费税的税率与计征方法 

7.3.4 消费税的经济效应  

拓展阅读 7-3 消费税制改革对中国百姓生活有什么影响? 

7.4 关税 

7.4.1 关税的类型 

拓展阅读 7-4 让“海淘族”爱不起来的进口税收政策调整

7.4.2 关税壁垒 

7.4.3 关税的经济效应 

专栏 7-5 关税与“中美贸易摩擦”  

第 8 章 所得税 

8.1 所得税概述 

8.1.1 所得税的特点 

8.1.2 对“应税所得”的界定 

8.1.3 “应税所得”的特征 

专栏 8-1 应税所得的合法性:基于税收原则的分析  

8.2 个人所得税

8.2.1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与课征范围  

专栏 8-2 中国的个人所得税:从“富人税”向“大众税”流变 

拓展阅读 8-1 中国歌星为什么会被瑞典税务机关指控涉嫌逃税? 

8.2.2 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模式  

专栏 8-3 中国个人所得税制模式的调整 

8.2.3 个人所得税的课税单位 

8.2.4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专栏 8-4 中国也应对“附加福利”课税 

拓展阅读 8-2 中国个人所得税制中居民个人的成本费用扣除

8.2.5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8.2.6 个人所得税的课征方法 

8.2.7 个人所得税的经济效应 

8.2.8 负所得税 

8.3 公司所得税 

8.3.1 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相关所得税的设置 

8.3.2 公司所得税存在的必要性 

8.3.3 公司所得税的类型  

拓展阅读 8-3 中国台湾地区的“两税合一”改革

8.3.4 公司所得税的纳税人与课征范围   

8.3.5 公司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8.3.6 公司所得税的税率 

8.3.7 公司所得税的主要激励措施  

拓展阅读 8-4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所得税优惠 

8.3.8 公司所得税的经济效应  

8.4 资本利得税 

8.4.1 资本利得概述

8.4.2 资本利得的课税形式  

8.4.3 资本利得的税收负担政策 

专栏 8-5 中国的资本利得课税 

8.5 社会保障税 

8.5.1 社会保障税的产生与发展

8.5.2 社会保障税的特点 

8.5.3 社会保障税的类型

8.5.4 社会保障税的制度要素 

专栏 8-6 中国的社会保障:缴税还是缴费? 

8.5.5 社会保障税的经济效应 

第 9 章 财产及其他税 

9.1 财产税概述

9.1.1 财产税的特点 

专栏 9-1 美国的财产税限制制度  

9.1.2 财产税的发展与功能 

9.1.3 财产税的分类  

9.1.4 财产税的征收管理

9.2 财产保有税 

9.2.1 一般财产税 

9.2.2 特种财产税  

专栏 9-2 中国房产税制的改革 

专栏 9-3 房地产税的性质与房地产税的税负归宿 

拓展阅读 9-1 中国车船税制的演进 

9.3 财产转让税

9.3.1 遗产税 

专栏 9-4 为什么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停征遗产税?

9.3.2 赠与税 

9.3.3 契税 

9.4 其他税 

9.4.1 环境税 

专栏 9-5 欧洲国家的碳税 

9.4.2 资源税 

拓展阅读 9-2 中国的资源税制改革 

9.4.3 印花税 

拓展阅读 9-3 印花税的由来与中国印花税制的沿革 

第 10 章 最优税收

10.1 最优税收理论概述

10.1.1 最优税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专栏 10-1 米尔利斯和维克里对最优税收理论的贡献

10.1.2 最优税收理论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10.2 最优商品税 

10.2.1 商品税的最优征税范围 

10.2.2 商品税的最优税率  

10.3 最优所得税  

10.3.1 埃奇沃斯模型 

10.3.2 最优所得税的现代研究

专栏 10-2 最优税收理论与税收征管  

10.3.3 最优税收理论的积极意义 

专栏 10-3 税制优化的理想与现实

第 11 章 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 

11.1 税收对生产者和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11.1.1 税收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  

11.1.2 税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拓展阅读 11-1 丹麦用税收引导汽车消费  

11.2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影响 

11.2.1 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专栏 11-1 税收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实证研究 

11.2.2 税收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 

专栏 11-2 社会保障税对劳动力需求的负面影响:以西欧国家为例 

11.3 税收与家庭储蓄 

11.3.1 家庭储蓄行为的决定因素 

11.3.2 个人所得税对家庭储蓄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专栏 11-3 中国“利息税”的目的为何没有达到? 

11.3.3 其他税种对家庭储蓄的影响 

11.4 税收与私人投资 

11.4.1 税收对私人投资收益的影响 

11.4.2 税收对私人资本使用成本的影响 

11.4.3 税收对资产组合和风险承担的影响 

专栏 11-4 税收与中国的 FDI 

第 12 章 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 

12.1 税收与经济增长 

12.1.1 国民收入决定中的税收因素

专栏 12-1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促进居民消费的税收政策 

12.1.2 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12.1.3 宏观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 

拓展阅读 12-1 拉弗曲线的提出 

拓展阅读 12-2 近年来部分国家的减税实践 

12.2 税收与经济稳定

12.2.1 税收对经济稳定的影响机制

12.2.2 税收政策的类型  

12.2.3 税收政策的时滞  

12.2.4 税收政策的局限性 

专栏 12-2 税收政策:相机抉择还是自动稳定? 

12.3 税收与收入分配 

12.3.1 收入分配与收入分配差距的衡量 

专栏 12-3 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  

12.3.2 税收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制

12.3.3 实现社会公平的税收政策选择 

专栏 12-4 个人所得税制改革的政策目标:公平分配还是经济效率? 

12.3.4 税收收入分配效应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