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来关于“民”的名词众多,如“生民”“庶民”“臣民”“四民”“乡民”“山民”“边民”“良民”“遗民”“流民”“贱民”“刁民”“小民”“罪民”等。这里面有表示身份的,有表示职业的,有表示居住区域的,有表示品质的,有表示褒贬的,有表示生存状态的,有表示蔑视与指责的,也有表示自我谦卑或认罪的。
但民的别称固然多,就是没有“公民”。然而,公民在现代文明系统中,其地位却是最重要、最关键、最无可替代和独一无二的。
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理解,公民教育都应该排在第一位。因为它必要于市场经济,必要于法治形成,必要于现代化大业,也必要于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