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它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何区别与联系?简单地说,主要在于目标与所有制的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到达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目标境界,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要到达按资分配的目标境界。经济学分为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要给出什么叫“好”的定义或规定,即给出系统目标境界的定性及定量描述。而实证经济学主要探讨应采用什么样的调控技术使经济系统到达决策者认为“好”的目标境界。如果把经济系统比作一条船,船要开到何处为好属于规范经济学,而开船技术属于实证经济学。目前西方经济学中主干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等大部分内容属实证经济学。我们应当努力学习这些内容并用之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目前存在两种人,一种人基本上不了解西方经济学知识,也排斥包括实证经济学在内的一切西方经济学知识。这种人把改革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归罪于市场经济理论。另一种人则认为中国应当走私有化之路并到达按资分配的目标境界。这两种人都阻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健康发展。

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努力学习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等主干课程。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家李子奈教授在学术上及其它方面给予许多支持与帮助,作者还得到国内许多经济学家的宝贵意见。如: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名誉理事长乌家培教授,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长张守一教授,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秦宛顺教授、靳云汇教授,吉林大学潘吉勋教授,浙江财经学院董太亨教授等。

本书共分6章。第1章、第2章以微观经济学知识为主。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这部分可花较少的学时。第3章讨论数理经济学5个基本问题,除31节外,其余各节可供自学。第4章、第5章讨论可计算一般均衡分析及线性多部门经济系统的平衡增长,对48学时的教学过程来讲,这两章应作为重点来讲解。第6章讨论宏观经济系统的平衡增长与最优增长,对64学时的教学过程来讲,这一章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书后备有习题及习题参考答案,大部分习题曾作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双学位学生、硕士研究生《西方经济学》及《数理经济学》课程的期终试题(开卷)。从考试情况来看,其中部分习题对学生具有一定难度。

本书部分内容曾作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数理经济学》48学时课程的教材讲授多遍。本课程的建设及教材的出版得到了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白永毅教授、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特表示衷心的感谢。

郝凤玲同志及北京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张研同学阅读了书中部分内容,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并帮助绘制一些插图。张海山先生、林铿鱹及蔡依金女士对书中一些内容的构思具有启发性的帮助,谨致谢意。

书中的错误或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