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公民教育投资的迅速扩大,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适时地提出了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思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教育市场的供需矛盾。但是,伴随着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新的矛盾又产生了,其中教材建设与教学需求就是一对突出矛盾。许多学校学生已经开始上课,而教材还没有落实,教材建设明显滞后于教学需求,特别是专业课教材。为此,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和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0年4月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召开了全国高职高专机电类教学改革暨教材建设研讨会,会上规划了几十本系列教材,本书是其中之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围绕其培养目标,应该有自己的教材。有些学校在选不到合适教材的情况下,借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仅仅是权宜之计。关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材建设,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提出了“够用为度”的指导性原则。对于“度”的把握,由于各校基础不同,生源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短时间内很难统一认识。另外,“度”是否定得合理,也有待学生毕业工作一段时间后才能反映出来。究竟怎样才算为“度”,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我国正式兴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只有短短几年,在办学经验方面远不如普通高等教育。无论是普通高校中的二级学院,还是以各种方式组建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大家都需要逐渐积累经验。就目前的认识水平,我们认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毕竟是国家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而不是高级工人岗位培训,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应该讲求系统性和完整性。除了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也要介绍一定的理论知识。说到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能只注意技术教育,而更需强调职业素质教育。这样才能保证受教育者既知道其然,又知道其所以然,在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使他们有能力走上终身教育的道路。另外,毕业生在工作中所表现的职业素养反过来还会影响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自身的存在与发展。
基于以上考虑,本书对教学内容作了精心安排。首先介绍数控机床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然后用了较大的篇幅介绍数控加工技术及数控机床的应用;最后简单介绍了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全书力求把握适当的“度”,在知识点的选择上,尽可能减少从事理论研究和机床设计才需要的知识,以及数控机床的发展历史和早期技术。尽管如此,也还是不一定能满足绝大多数学校的教学要求,特别是应用实例,各校的实训条件都不同,很难都编入一本教材中。本书在章节的安排上基本采用了模块化结构,各校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模块组合。另外,与本书配套的还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黄海老师主编的《数控加工实训教材》也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可供各校进行课程模块组合。
全书共分9章。第1章由天津大学李佳编写;第2章由开封大学陈艳红编写;第3章由福建中华职业技术学院王鸿编写;第4章由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李艳霞编写;第5章由韶关大学肖耘亚编写;第6章由邵阳高等专科学校赵小林编写;第7章由天津大学李佳、曹克伟,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欧阳渺安编写;第8章由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赵云龙编写;第9章由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欧阳渺安编写。天津大学李佳任主编,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欧阳渺安、邵阳高等专科学校赵小林任副主编。天津大学朱梦周教授担任主审。
尽管作者投入了很大精力,力图使本书取材合理、内容正确,但还是难免有错误存在,敬请读者指正。
编者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