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些年,创业教育已成为不少高校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国家教育部已在几所学校开展了创业教育试点,同行们也编写了不少创业管理的教材和参考书。这对我皆有极大的启发。
作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承担者之一,我承担了《高技术创业管理》教材编写工作。这既是一种荣誉和鞭策,也是一种责任和压力,故我丝毫不敢怠慢。
由于创业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故编写相关教材实际上是一个调查、学习、研究的过程。为此,我和所指导的研究生一是对一些创业者和新创企业进行了调查;二是查阅、学习了国外的文献;三是研究了所搜集到的国内外创业管理教材;四是研究了一些企业的创业案例;五是将拟写入教材的内容先在本科生和MBA教学中试用。
对编写《高技术创业管理》一书,我有几个考虑:第一,该书要体现创业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理念;第二,要体现高技术创业管理的内在要求;第三,创业者总是希望新创企业尽快成长起来,故在该书中必须融入企业成长的内容;第四,要给学生传授创业管理的基本技巧和方法;第五,要将介绍国外的创业管理知识与讨论国内的创业现实结合起来,同时还要有作者自己的思考。
基于以上考虑,本书将全部内容分之为四个部分,共15章。第一部分为创业活动管理;第二部分为企业的创立与治理;第三部分为新创企业的运行管理;第四部分为新创企业的成长管理。希望以这样的结构安排来涵盖创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另外,既然本书定名为《高技术创业管理》,也应尽可能地在相应内容中反映高技术创业的特点和内在要求。
本书原计划在各章后面附上相应案例,但由于三个原因,定稿时只好放弃。一是国外案例在中国“水土不服”,因为国外的市场环境及商业文化毕竟与中国不同;二是一旦要将可以在课堂上讲授的案例变成书中的文字,往往会招来一些本可避免的争议;三是如要使用已出版的案例,又可能引起知识产权纠纷。故作者只好放弃了附上案例的初衷。为弥补本书的这一缺憾,建议读者在阅读本书的同时,也能去学习、研究相关案例。
作为作者和本门课程的授课教师,对使用本教材的教师有三个建议:一是建议教师能引导学生去研究适当的案例;二是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去某家高技术新创企业进行访谈或调研,让学生直接从创业者那里获取创业管理的经验与感悟;三是对应于教材的每个部分,最好能请一位业界同仁给学生做个讲座。
有趣的是,我曾经要求本科学生去访谈一家企业,作为考核的一部分。每个组5人左右,他们拍摄了访谈的录像、照片,研究了所访谈企业的创业过程与经验,然后在课堂上给大家演示。课堂讨论异常激烈,一些同学竟对创业者的成功和心酸感动不已,大谈访谈获得的启发,发誓自己毕业后一定要去创业,其效果比开展案例讨论好得多。
对应教材的四个部分,最好能请一位创业投资者讲讲“投资者怎样选项目、选团队、投资者的投资模式”;请一位创业者讲讲“自己创业的故事”;请一位新创企业的经理讲讲“怎样管理一家新创企业”;请一位快速成长的新创企业的经理讲讲“企业成长的故事”。作者的直接感受是,让讲演者与学生面对面研讨,这同样比常规的案例讨论效果好得多。
需要说明的是,为提示读者思考,本书各部分后面附有思考题。为方便教师教学,本书配有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可到ftp: //ftp.tup.tsinghua.edu.cn下载或致电: 01062770175转4517咨询)。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不少朋友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作者与一些创业者、创业投资者、新创企业的管理人员及研发人员等进行了讨论,同时参考了所指导学生的论文及国内外同行的专著、教材和论文,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如因未一一致谢而留下遗憾,还望同行们给予海涵。
最后,还要真诚地感谢北京市教委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对于本书编写、出版的支持。特别是,方洁老师是一位精益求精的编辑,她曾经编辑了我的另一本教材《知识经济学导论》。正因为编辑那本书使我感受到了她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所以我又恳请她作为这本教材的编辑。当然,如书中有任何谬误,理所当然地由我负责。
雷家骕
2005年3月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