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这是一本系统论述现代技术问题的学术专著。作者胸怀大局,分析入微,旁征博引又多有创见,呈献给我们的是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技术问题是时代的重大课题。当今技术日新月异,一日千里。技术是一种神奇的力量。根据摩尔定律,电脑的功能平均每18个月就翻一番。夸父追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有了技术,神话变成了现实。我们的生存方式是技术生存。技术是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既创造了一个新的物质世界,又提出了种种社会问题,甚至会产生严重的负面效应。所以,技术问题就日益突出。我们处于什么困境?出路在哪里?这是本书的主题。

技术的本质就是人的本质的一个方面,技术的矛盾源于人的矛盾,包括人与自然的矛盾。人必须服从自然,因为人是一种动物;人又必须超越自然,因为人不是一般的动物。超越了自然又必须尊重自然、回归自然,因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类的一切创造活动都应当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进行。

技术是人类超越自然的手段。技术的功能是物化。技术具有自然属性,技术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技术物(人造物)是自然界不可自发生成的物。为什么?因为技术物的制造过程,常同自然物的“正常进程”相反。所以技术所引起的自然物的变化,实质上是违背自然规律的“非自然运动”,它常会破坏生态平衡,使自然“非自然化”。

技术具有社会属性,是人类谋利的工具。技术的价值是通过技术物实现的。技术提高的是物性,而不是人性;提高的是物的功能,而不是人自身的功能。技术使人类成为巨人,又可以把人改造成“非人”。技术活动实质上是人进行的“非人性”的活动,它会使人性扭曲,使人“物化”,即“非人化”。

所以,技术就是矛盾,是自然与非自然的对立统一,是人与物的对立统一。技术在发展中异化,在异化中发展。

既然如此,我们应当在应用技术的过程中注意人工自然(技术化自然)和天然自然的协调、人与技术的协调、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协调。创造与协调,是人类最基本的两项活动。

书中谈到技术逻辑与生态逻辑、资本逻辑与生活逻辑。我体会张成岗博士分析这些逻辑的意图,是希望我们注重协调物的逻辑与人的逻辑、自然逻辑与社会逻辑的关系。

爱因斯坦早在1931年就对美国大学生说:“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爱因斯坦文集》第二卷,第73页)以技为用,以人为本,在大力发展和推广技术的同时,积极倡导技术人道主义,这就是解决现代技术问题的出路。

这是我读了张成岗博士这本著作的收获与感想,写出来,以求读者共鸣。

林德宏

2003年9月5日于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