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个体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心理机制的一门学科。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管理心理学自20世纪中叶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壮大,如今已经成为备受心理学、管理学领域研究者及管理实践者们关注的一门学科。

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需要带来学科的繁荣。近些年来,国内外各种名目的管理心理学著作可谓卷帙浩繁、层出不穷。每本书特色各异,往往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显露出闪光点,但观其大略不难发现,这些著作在结构上多遵循“个体心理——群体心理——组织心理”三层次的架构,仅在内容上作了顺序和详略的调整。在这种架构下,个体在不同层面(个体层面、群体层面、组织层面)上的交互作用是研究的重点,为组织管理服务是研究的目标。因此,与其将它笼统地称为管理心理学,不如称为“管理学取向的管理心理学”或者“从组织角度出发的管理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如果管理心理学不能充分体现心理学特色的话,则一方面管理学研究者不能从中汲取心理学的营养,另一方面对于广大心理学工作者来说也是一种遗憾。鉴于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构建“心理学取向的管理心理学”的设想,该设想大体上包括两层意思:(1)突出人及其心理发展本身作为组织管理目标之一的地位,在重视管理心理学作为工具性学科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同时,强调其作为非工具性学科为实现组织中人的全面发展目标服务的属性,体现心理学的人文关怀、个体关心、科学主义取向等特征;(2)将企业组织看作背景和舞台,而把知、情、意、行等心理活动作为在前台演戏的主角,依照心理学的逻辑来统驭相关的知识和内容,形成以动机管理、认知管理、情绪管理和行为管理为主线的管理心理学体系。以该思路为主导构建管理心理学体系,既可以突出心理学的特色和优势,又能更加深入细致地揭示组织行为背后的微观心理机制,更好地体现心理学的独特作用,为实现平等的、互动的、无创伤的人本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和理论支持。

近三十年来,心理学、管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为人们打开了窥探管理世界奥秘的新视野。新理论、新观点、新知识、新材料的不断涌现让我们有了一种强烈的冲动:将这些新鲜血液及时吸收进来,一方面为我所用,丰满管理心理学学科体系,增强学科的生命力和活力;另一方面将这些思想的瑰宝从散碎的文献中发掘出来,予以提取整合,对于理论本身的发展和完备也大有裨益。在本书中,我们力求融会近几年涌现出来的新理论、新观点、新知识、新材料,将其揉进我们的体系中,既反映当今管理心理学的前沿动向,又不失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本书是一本著作,也是一本教科书。语言的简洁明了,行文的系统逻辑,内容结构的合理严谨是我们遵循的准则。考虑到教学的需要,本书每章结尾都安排有“本章小结”、“本章思考题”,有的章节后面还有“案例分析”、“技巧库”和“小测验”。此外,部分章节内安排有“管理小贴士”、“阅读材料”等内容,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其对相关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可以说,本书是心理学、管理学研究者的参考书,是高等院校学生的教科书,还是管理实践者的指导书。

本书是集体协作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负责各章编写的人员如下:第1章,刘永芳、王怀勇;第2、3章,赵立军、刘永芳;第4章,王怀勇、刘永芳;第5、11、12章,方学梅;第6、10章,许科;第7、9章,王彦;第8章,王大伟;第13、14章,卢会志;第15章,庄锦英;第16、17章,房慧聪;第18章,王志勇、刘永芳。书稿完成后,主编对全书进行了认真而艰苦的审阅和修改。

本书撰写过程中,参考并引用了国内外专家的大量研究成果,多数已开列在书后的参考文献中,有的在文中注明了出处,在此对所有文献的作者表示衷心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吴颖华编辑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和精力,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我的博士研究生许科在制订编写提纲和稿件审阅阶段帮我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她的聪明能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谢谢她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的疏漏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刘永芳  

200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