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和基础设施。在社会走向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有越来越多的懂得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员。为此,许多高等学校都设置了计算机网络及计算机网络工程等课程,专家、学者也编写了不少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教材,这些工作为推动我国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计算机网络教材的内容上,作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有的教材中,有的把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内容归结为对网络分层体系结构以及各层通信协议的讨论和介绍。网络体系结构和通信协议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了解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基本机制和方法,但它并不是计算机网络的全部。学习了这些内容,学生能够说明计算机网络是什么,但是不会使用计算机网络设备,面对具体的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和施工也束手无策,同时对原理的掌握也难以深入。有的教材则偏重于介绍某种特定的网络产品或者技术。学生能够比较具体地了解一些网络产品,掌握这些设备或产品的使用方法,但却难以从整体上把握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方法和管理方法,对网络出现的问题缺乏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对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相互之间的关系缺乏了解。从作者多年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经验来看,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发展到现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应该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即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趋势,并且具备基本的网络设计、分析、应用、管理的能力。这是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学生的要求,也是我们编写这本教材的出发点。
计算机网络既是一项高度综合和交叉的技术,又有独特的科学规律。本书编写的基本思路是以计算机网络的各项基本技术为基础,说明计算机网络中采用的比较成熟的思想和结构,突出一般的计算机网络的设计、配置和管理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具有适度的原理性的说明,侧重于工程,用理论指导工程的实施,反映计算机网络目前的状况和主流技术。
本书第1版自2004年8月出版以来,得到了全国众多高校和高职院校师生的厚爱,向我们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深表感谢!2007年10月,本书第1版荣获“2007年度上海市优秀教材二等奖”,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
从第1版出版到现在,又过去了5年,这5年计算机网络仍在不断发展,产生了很多新技术,有些技术逐渐成熟,也有些技术被舍弃。现在来看本书第1版,其中有些内容显得陈旧,有些脱离了技术发展的主流,有些新技术没有得到反映,因此已不能适应当前计算机网络工程等课程的教学需要。根据5年来使用该教材的经验,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我们重新审定了全书大纲,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增删调整了部分章节,更新补充了大量新技术。
修订后的全书共分9章。第1章简要介绍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内容、计算机网络在信息系统中的位置和网络体系结构; 第2~6章作为网络工程的基础分别阐述目前最常用的以太网技术、广域网和网络接入技术、Internet和路由器技术、网络服务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 第7章阐述网络工程的需求分析和规划; 第8章系统地介绍网络设计的方法和实例; 第9章较全面地介绍了网络管理与维护的技术和方法。而本书第1版中所附的10个实验,经补充修订后已另行出版了《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教程》一书,不再保留。
前 言 计算机网络工程(第2版)本书主要供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作教材使用,同时也可供计算机网络设计人员、施工开发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参考。读者可以在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后,再学习本书,并参加实验,以获得计算机网络工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受到课时的限制,也可以直接学习本书。
本书第2版的编写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精品教材建设专项基金”的资助; 还得到了锐捷网络常鸣涧工程师和华东师范大学网络中心常潘工程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感谢他们提供了大量技术资料和部分网络设备。同时,还要感谢参与本书第1版编写工作的王能教授和陆刚副教授。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钱德沛教授的帮助和支持。钱教授审阅了全书,并对本书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本书还引用了许多公开的资料,在此向资料撰写者致以谢意。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张卫(第1章、第2章一部分、第3章、第6章和第7章)、俞黎阳(第2章一部分、第4章、第5章和第8章)、王能(第2章一部分)和陆刚(第9章)。全书由张卫统稿。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难免存在错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作 者
200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