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税收从来都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西方国家,甚至有“世界上只有税收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In this world nothing is certain but death and taxes)”的说法。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税收制度被极度简化,税收学的教学与研究也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税收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最重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它不仅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而且与每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对税收知识的需求也必然越来越迫切。现代社会,不仅需要面向社会大众进行税收基本知识的普及,而且也要有精通税收理论的专才。
近年来,国内出版的《税收学》教材(包括《税收经济学》、《国家税收》、《税收概论》和《税收理论与实务》等同类教材),可谓“百花齐放”,各具特色。但在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当前《税收学》教材的编写也存在着“过于重视税收实务,而相对忽视税收理论”的导向,有的甚至用三分之二或以上的篇幅来介绍现行税收制度。应当说,这一导向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读者“短、平、快”式的知识需求。然而,任何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都是处于动态调整之中的,对处于体制转轨中的我国来说就更是如此。如果没有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税收理论,那么在政府对税收制度进行改革的情况下,相当多的社会成员就会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来应对,所以即使是对普通民众来说,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税收理论也是非常必要的;而对财政学(含税收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税收理论的学习就更是不可或缺的。本书就是一本系统阐述税收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教科书,它既可供财政学(含税收学)专业学生使用,又可供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以及法学类各专业学生在相关课程的学习中参考使用;此外,本书也适合财税工作者和对税收问题感兴趣的读者有选择地阅读。
本书以“为什么要征(纳)税”——“征(纳)多少税”——“怎样征(纳)税”——“征(纳)税会产生什么影响”为逻辑主线,具体包括税收概论、税收活动主体及其约束规则、税收原则、税收负担的分配及其调整、税收负担转嫁与归宿、税种设置与税制结构、商品税、所得税、财产及其他税、最优税收、税收的微观经济效应和税收的宏观经济效应等12章内容。在体系安排上,本书不求“大而全”,而是突出重点,并充分考虑到《税收学》与财政学(含税收学)专业其他课程之间的衔接,如在《财政学》教材中介绍较多的市场失效等内容,本书就只是一带而过,对税务管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税收问题以及税收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内容也没有过多涉及,而是留给了相关的后续课程。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不同课程教材内容上的过多重复。本书在编写过程中,不仅吸收了税收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还以专栏的形式提供了大量通俗易懂的国内外税收案例来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充分体现出税收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和新动向。
本书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组织编写的“21世纪高等院校税收系列精品教材”中的一本。在付梓之际,我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杨志勇研究员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老师的帮助和支持;感谢我的导师——东北财经大学财税学院马国强教授、厦门大学财政系张馨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高培勇教授,是他们传授给我专业知识,使我具备了从事财政税收教学的能力,而且本书也直接体现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学者的专著和教材,在此对相关学者一并表示感谢!最后,也要感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提供的良好的教学与科研条件!
尽管在编者工作的高校,教材的编撰早已不被列为科研成果的范畴,但真正编好一本教材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因为如此,编者以非常谨慎和负责的态度,对本书的编写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期为大家提供一本令人满意的教科书。然而由于编者专业素养有限,书中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纰漏甚至是错误,真诚希望使用本书的各位老师和同学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本书配备有电子课件,可以提供给将本书作为教材的老师使用。需要电子课件的老师,请直接与清华大学出版社教学支持中心联系。对本书提出修改意见的读者,请发送电子邮件至weiwangxd@tom.com。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