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版前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作为一个学科,信息系统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地迈开新的脚步。作为一本教材,本书即将翻开她的第三个版本。我们的使命一直未变,那就是希望达到这样的目标: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无论何种设备、无论何种平台、无论何人都能够安全、高效地获得数据和管理业务,提升竞争力,最终增进人类福祉。
我们在每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打磨课程内容,与使用本教材的同学们和老师们交流,听取合理化建议,结合最近一段时间信息系统的新特点和新发展,对第二版的内容进行了或精练、或删除、或完善、或增加的修订。大的修订主要体现在如下各章。
第1章,增加了信息系统学科重要学术会议的介绍。这是因为,国际化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必选项,作为进步很快的学科,学生需要了解学科的最新进展。而重要的最新进展一般都反映在重要的学术会议特别是国际会议上。作为主编,我们一直有一个愿望,那就是我们的同学能像球迷喜欢球星那样说出信息系统领域最“牛”的学者以及他们的成就、他们的特点,甚至他们的喜怒哀乐。要做到这一点,参加一些重要的会议是必须的。
第3章,直接删除了原来的“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一章。因为不少来信交流的老师们反映该章原来包括的数据结构、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相关课程中已经讲授过,放在这里是重复。因而在第三版该章修改为“信息系统的常见应用”,让同学们了解信息系统的类型以及典型的应用。
第5章,在5.2节的项目启动中,增加了如何妥善处理与强势用户之间关系的内容。这是因为,用户随着多年参与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而日益成熟,在合作过程中的买方地位在日益增强,需要同学们了解到新局面下应有的处理方式。
第7章,从增加易读性和参考最新内容的角度进行重新编写。根据当前最新统一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规范介绍UML视图,设计了一个基于UML的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案例。
第二版的第8章是“MVC设计模式”,不少来信交流的老师们认为MVC设计模式确实实用且重要,但它只是各种设计模式中的一种,建议删除之。相关的设计模式可以由教师们指导学生在开发过程中自行学习。因而该章被直接删除了,第二版后面的第9~11章分别顺延为第三版的8~10章。
第二版的第12章改为第三版的第11章,由于基于Web的系统是现在的主流,所以重写了基于Web系统的测试内容,更新了“自动化测试及工具”一节。
第二版的第13章改为第三版的第12章,根据读者们的建议,按照先介绍制度保障,再介绍组织建设,然后介绍信息系统运行及运行过程中服务管理的逻辑顺序,对本章的内容进行了优化。有关服务管理的内容采用了COBIT(信息系统和技术控制目标)和ITIL(信息技术基础构架库)当前的最新版本进行介绍。
第二版的第14章改为第三版的第13章,第二版的第14章是“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本次修订对原有的内容进行了精简,增加了信息系统伦理的内容。信息系统伦理已经成为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实际上不少信息系统安全问题就是因为违反信息系统伦理道德造成的。因而本章改名为“信息系统的安全与伦理”.
第二版的第15章改为第三版的第14章,章名不变,依然为“信息系统的热点领域”,只不过由于原先章节中的热点领域如决策支持系统(DSS) 、企业资源计划(ERP) 、供应链管理(SCM)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等内容已经成为企业信息系统的常见应用,因而将这些内容收进了第三版的第3章中。而这些年来,由于思想进步、社会进步和技术进步带来的信息系统新热点领域很多,如Web Services(网络服务)、SOA(面向服务的架构)和云计算,需要扼要介绍。因而本章主要介绍了最新的一些热点领域。
除以上各章有较大的修订外,书中小的修订也有不少,这里就不再赘述。
本书经过2001年第一版和2006年第二版的发行使用,得到很多同行的建议和意见,这里一并感谢。我们希望通过修订,使本书不断求“精”,不断求“新”。我们真诚地希望第三版能继续得到同行和读者的支持和指导,请将意见或反馈等函至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经济信息管理系左美云教授(邮政编码:100872) ,或发送到电子邮箱zuomy@ruc.edu.cn.
本书的第三版共分6个部分,由14章组成。其中左美云独立编写了第1~5章、第8~10章和第14章;邝孔武编写了第6章;孙彩虹编写了第7章;王晓波编写了第11章;蒋洪迅和左美云联合编写了第12章;付虹蛟和左美云联合编写了第13章。在上述参编者的第三版书稿交齐以后,全书由左美云逐字逐句进行修改和完善。
感谢赵珅、王世娟、邢达、程艳国、刘勍勍、张弛等为本书修订提供的资料。
因编者水平和精力有限,错误与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主 编2012年10月第二版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系统领域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和特点:首先是非常重视信息系统建设的战略规划,强调信息系统对组织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支持和提升;其次是非常重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管理,为了规范开发过程,回避开发中的风险,更加强调开发过程中的项目管理以及第三方的监理与审计;第三是非常重视开发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如开发架构的考虑,设计模式的考虑,面向对象开发的深化;第四是随着大规模信息系统建设接近尾声,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话题;最后是随着大家对信息系统运行的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息系统安全的管理、IT服务管理、IT治理、IT外包和首席信息官等内容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尽管上述对21世纪以来信息系统领域新现象和新特点的概括还会有很多遗漏,但是,仅凭借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关于信息系统研究的内容除了原有的开发阶段的研究外,明显向两端延伸了:向前延伸到了信息系统的前期战略规划,向后延伸到了信息系统的后期运行维护。在开发阶段,也不仅仅侧重在开发技术和方法上,而是大大地扩充了开发过程的管理。总之,信息系统的研究内容丰富多彩了,更加接近组织的实际需求了。
我们承接第一版的思路,作了一点尝试,力争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去考虑信息系统的规划,从项目管理、文档管理以及监理和审计的角度去考虑信息系统的开发,并且重视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而对于技术方面,我们依旧侧重方法论的介绍和方案的比较。
不同的是,我们结合21世纪以来信息系统的新特点和新发展,对第一版的内容进行了或精炼、或删除、或完善、或增加的修订。大的修订主要体现在如下各章。
第3章,我们进行了大幅度的删改,将操作系统的内容精简后移入第2.3.2节“信息系统与软件的关系”中,删除了编译基础的内容,将第3.1节重新定名为“数据结构”。第3.2.4节“数据库技术的新发展”根据目前的情况进行了重新的编写。在第3.3节,删除了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系统组成和数据通信基础等内容,该节重新定名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这样,去掉了与其他学科过多的原理部分交叉,帮助读者较快地了解或回忆起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知识。
第4章的第4.1节,第一版中仅介绍了世界银行的信息技术扩散模型和诺兰模型。在本次修订中,我们将该节定位为组织信息化成熟度的通用模型(IMM) ,并给出现有信息化成熟度模型的比较,从而进一步有利于进行信息系统建设的组织了解自己所处的阶段和状态,有利于组织更好地进行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
第5章,首先是按照信息系统开发的顺序,对各节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选择放在了第5.1节。并且讨论了现在流行的信息系统开发外包的内容。
第6章中一开始增加了对开发方法发展过程的讨论,并将原第7章的原型法移入第6章,增加了对生命周期法与原型法的比较。
第7章中增加了统一建模语言UML视图的介绍,讨论了基于UML的系统开发过程。
第一版的第8章是软系统开发方法,考虑到大部分院校都将其作为选修的内容,本次修订将其替换为更加实用的MVC设计模式。
第9章中大部分的图表都得到了规范和完善,删除了一般意义上项目的特点和项目管理的特点,增加了用于监控信息系统项目的成本差、进度差、成本效率和进度效率等指标的内容。
第11章,精简了委托人-代理人理论的介绍,增加了信息产业部关于信息系统监理的法规内容,根据信息系统监理和审计的最新进展对本章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改写。
第12章,突出了测试的方法、过程和步骤的介绍,删除了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用例设计等过于详细的内容,增加了面向对象开发的测试和基于Web系统的测试等特定应用环境下的测试,将第一版的软件测试工具改写为“自动化测试及工具”一节。
第一版的第13章是信息系统的安全与运行管理,本次修订考虑到未来信息系统对运行和安全问题的重视,将其拆分为第13章“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第14章“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在第13章中增加了首席信息官岗位的介绍,增加了IT服务管理的内容,主要表现为COBIT和ITIL两个模型的介绍。在第14章中大大扩充和完善了信息系统安全的内容,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分析与应对进行了较充分的讨论,介绍了信息系统安全的国际标准,重点对信息系统安全标准BS7799的体系和内容进行了讨论。
第一版的第14章是信息系统的热点领域,顺延为第二版的第15章。本次修订对原该章的内容进行了精简,增加了供应链管理(SCM) 、客户关系管理(CRM) 、知识管理和电子政务等新热点的介绍。
第一版的第15章是项目管理软件介绍,由于这些年来,项目管理的知识在各行各业和政府部门都得到了较大范围的普及,项目管理软件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所以本次修订删除了该章。
除以上各章有较大的修订外,本书中小的修订也随处可见,这里不再赘述,但是请读者相信对每一个字我们都进行了重新的推敲。
本书自2001年第一版问世以来,承蒙各位同行的抬爱,选为教学用书和研究生考试用书或参考书,因此连续印刷6次,并在2004年荣幸地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本次修订,离写作第一版的2000年已经整整过去了5年,这5年间许多的同行和读者用各种方式向我们表达了使用该书的体会和建议,使我们深受鼓舞。这里要重点提一下的是,许多政府部门的读者来信说该书很好,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是涉及信息系统建设主体时书中处处用“企业”这个词,看了不舒服,觉得不是为自己写的,建议再版时尽量中性化,改用“组织”这个词。我们虚心接受这个建议,所以涉及信息系统建设主体的地方,尽量用“组织”,偶尔用“企业”或“单位”,如“组织信息系统建设”、“组织信息系统规划”等。
我们真诚地希望第二版能继续得到同行和读者的支持和指导,请将意见或反馈等函至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左美云,或发送到电子邮箱zuomy@ruc.edu.cn.
本书的使用和再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陈禹、方美琪、杜小勇、杨小平等多位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李东和董小英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侯炳辉、陈国青和黄京华等多位教授、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陈维兴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黄梯云和李一军教授、国家信息中心乌家培教授、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谢康教授、山西财经大学张基温教授等专家学者的关心和鼓励,以及责任编辑范素珍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
本书共分6个部分,由15章组成。其中左美云编写了第1、2、4、5、9、10、11、13、15章以及第6.5节、第7.4节、第14.1节和14.4节;邝孔武编写了第6章的第6.1至6.4节、第7章的第7.1至7.3节;陈昕编写了第3章;孙彩虹编写了第8章;王晓波编写了第12章;宁宇鹏联合编写第14.2节和14.3节。在上述参编者的第二版书稿交齐以后,全书由左美云逐字逐句进行修改和完善。
感谢常文杰、张霞、廖志江、程华等为本书修订提供的资料。
因编者水平有限,错误与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在不远的将来推出第三版,使该书的质量不断提高。
主 编
2005年12月第一版前言
世纪之初的中国,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大部分企业都面临着信息化改造、e化、面向新经济转型等一系列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建设成功的信息系统。
然而,我国信息系统建设成功的少,不成功的多。在不成功的原因中,大部分是非技术因素引起的,比如用户方规划失当、开发方管理无方、用户方的业务流程不规范、开发方欺瞒用户等等。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研究信息系统开发中的技术问题,还要研究信息系统开发和运行中的非技术问题,特别是其中的管理问题。
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学科是管理学门类下的一个分支。但是目前关于信息系统的教材主要从开发方法和开发技术角度去研究,从开发过程管理和运行管理特别是开发过程管理角度去研究的甚少。
我们作了一点尝试,力争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去考虑信息系统的规划,从项目管理、文档管理以及监理和审计的角度去考虑信息系统的开发。而对于技术方面,我们更侧重方法论的介绍和方案的比较。
本书的写作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陈禹教授、山西财经大学张基温教授、清华大学侯炳辉教授、北京大学李东和董小英教授、北京信息工程学院陈维兴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黄梯云教授、国家信息中心乌家培教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谢康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明明博士等专家学者的关心和鼓励,以及责任编辑范素珍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
本书由左美云副教授和邝孔武教授共同主编,全书共分6个部分,由15章组成。其中左美云编写第1、2、4、5、9、10、11、13、14章;邝孔武编写第6、7、8章;陈昕编写第3章;王晓波编写第12、15章。
感谢付强、赵毅、饶硕三位同志为本书做的大量校对工作。
因水平有限,错误与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每两至三年推出一个更新的版本,使该书的质量不断提高。
主 编
2001年3月第 一 版 序
如果说网络是当今信息社会的地基,那么信息系统就是这个地基上的一根根支柱。无数企业,无论是IT企业还是生产制造企业,无论是医院、贸易公司还是商店,都在这些支柱上建筑起它们新的业务形态。由此想来,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对于当代青年学子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信息系统越来越和经济、社会、企业管理等紧密结合起来,信息系统的教育也日益在高等院校中受到重视。20世纪70年代中从G.B.Davis的教科书开始,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培养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20世纪80年代以后,管理信息系统更成为MBA的必修课程之一,在许多商学院中都是重要的主干课程。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一些管理学院引进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以后迅速在全国高等院校铺开。到20世纪90年代,该课程几乎在所有大学中都开设了。从教材建设方面来看,最早的一本引进教材大概是在1984年由黄梯云教授领衔翻译的G.B.Davis的教科书,以后十几年间又有许多新的翻译教材,但这些教材大多是面向MBA学生的。对于管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来说,好的MIS教材却寥若晨星。这种情况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教育事业上也出现了可喜的景象。近年来,高等院校教授学者们在管理信息系统理论领域努力开拓,涌现出了许多高质量的教材。本书就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由左美云、邝孔武教授撰写的一部新作。本书不但全面论述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管理技术,而且深入浅出、条理清晰地对信息系统的许多重要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十分适合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和企业中从事信息系统工作的技术人员阅读。另外,本书还详细地参考和列举了MIS学界许多学者的著作和研究成果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对于读者来说又是一本很好的进一步深造的指南。
信息系统理论是一门年轻的学说,同时IT技术又是一个飞速发展的领域。任何在此领域中开拓的理论工作者都会感叹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新技术出现之多,是其他领域中少见的。因此他们往往需要付出超人的努力,用坚忍不拔的毅力来挖掘这个领域中的金矿。本书作者左美云、邝孔武都是这样勤奋的学者。左美云博士曾对我国信息产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计算机世界》等专业报刊上发表过大量有关IT产业和信息系统的文章,同时他也深入到企业中实际进行信息系统开发,掌握了许多第一手材料。他在而立之年之前已经著书立说,并被评为副教授。邝孔武教授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的软系统方法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在学界早已名声显赫。此次他们携手合作,在一年时间内撰写出这样高水平的教材,我深深地为他们的勤奋和睿智所感动,并发自内心地为他们喝彩!同时,我也相信他们必将在不远的将来为我们的年轻学子贡献出更多、更好的科学精神食粮。
李 东
2001年3月 于北京大学 光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