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版前言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超过了人们的想象。操作系统作为一门计算机的基础课程,无论是对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专业的学生或研究人员,还是对一般计算机应用人员而言,都是非常有益和重要的。
本书自1993年出版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的支持和厚爱。特别是1999年第2版之后,本书更得到了许多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们的支持。这令编著者非常感动。在前3版的基础上,结合嵌入式系统技术及操作系统技术的发展,我们对本书内容进行了新的补充。
本书的改编考虑了如下几个事实:
首先,这是一本讲授操作系统基本原理的本科生教材,因此讲授内容不宜过深过细,而重在强调“为什么”、“是什么”和“怎样做”。因此,本书未在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方面进行变动。
其次,考虑到Linux 2.6和Windows NT 6.0内核版本是目前正在使用的主流操作系统内核版本,本书的操作系统实例在第3版中的Linux 2.4和Windows NT的基础上,适当补充了Linux 2.6和Windows NT 6.0内核版本的一些内容。
第三,考虑到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本书在最后增加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管理机制、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集成开发环境及开发过程的内容,并对实验和习题进行了改写。
本书共12章。第1章简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以及发展历史等。第2章主要讨论操作系统的两种界面和简单的使用操作方法。第3章介绍进程与线程管理的有关概念和技术。第4章主要介绍处理机管理和调度策略。调度策略与算法主要用于处理机管理,但在交换区等其他资源分配时也被大量使用。第5章介绍存储管理,包括分区、分页、分段和段页式管理等。作为进程管理与存储管理的实例,第6章和第7章分别介绍Linux和Windows NT的进程与存储管理系统。第8章介绍文件系统。第9章讲述设备管理技术。第10章和第11章则在第8章与第9章的基础上介绍Linux和Windows NT的文件和设备管理方法。第12章简述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集成开发环境及开发过程。
本书的讲授学时可安排为约68~76学时: 第1章为2学时,第2章为4学时,第3章为8~10学时,第4章为6学时,第5章为6~8学时,第6章为8学时,第7章为6学时,第8章为8学时,第9章为6学时,第10章与第11章分别为4~6学时和4学时,第12章6~8学时。教师也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安排学时。
本书第1章的1.1节至1.4节以及1.7节由史美林教授编写,第7章和第11章由微软亚洲研究院张高博士编写,第12章由中南大学宋虹编写,第6章和第10章由红旗Linux公司门小燕女士提供了资料,其他章节由张尧学编写。
在本书的改编过程中,清华大学史美林教授和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朱贵良教授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和修改建议;清华大学杨华杰同志帮助整理和试做了所有习题和实验;还有教育部领导和同事们对编著者“不务正业”的容忍和给予时间上的便利。多少个节假日不能休息,不能和家庭团聚,但家人们仍然毫无怨言,以最大的爱支持我们的工作,编著者们对他们致以万分的感谢!没有大家的支持,本书的改编是不可能完成的。
由于编著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