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中国的读者朋友 拙著《新日本永代藏 --企业永存的法则》日文版于2003年由日经BP社出版。2008年,印度Tata集团刊行了英文版,书名为Timeless Ventures--32 Japanese Companies that Imbibed 8 Principles of Longevity (2008年,Tata McGraw-Hill) 。这次,中国清华大学出版社决定刊行其中文版,书名为“日本长寿企业的经营秘籍”,使我感到万分荣幸。中文版以日文版和英文版为基础,并适当地做了一些改动。
日本的长寿企业很多。据调查,在124万家企业中,存续100年以上的企业有2万家,200年以上的有1200家,300年以上的有600家,500年以上的有30家,1000年以上的有5家。
本书即是我对上述长寿企业中的32家进行的采访记录。通过对各家企业历史的调查,聆听各位经营者叙说经营理念及其人生价值观,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企业长寿的法则。
为什么日本会有这么多长寿企业呢?在这里,我把日本和中国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以此阐明我的几点看法。
(1) 地理条件。日本是位于太平洋中的岛国,远离东亚大陆,难以受到外敌的入侵。国土南北狭长,地形富于变化,气候温暖湿润。优越的自然条件使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发达,旱涝灾害也相对较少。与之相比,位居中原的中国自古以来就不时受到周边民族的骚扰,加上幅员辽阔,旱涝灾害时有发生。
(2) 历史条件。中国历史是一部异姓王朝轮番入主中原的易姓革命史。新王朝对旧王朝的否定与推翻必然会给社会带来动荡不安。但在日本,号称万世一脉相承的天皇家族,至少已持续了近1500年。即使后来仅成为了一种象征,其存在仍然对日本社会的安定与和平起到了一定作用。
(3) 社会条件。中国和日本的社会结构不同。中国以“气”的延续为前提,看重血缘关系。家族成员须有亲近的血缘关系,拥有共同祖先的若干家族又组成宗族。宗族即为中国社会的基本组成单位。而日本则是以“家”的延续为优先。“家”是一个事业共同体,只要能够让“家”延续下去,即使毫无血缘关系的养子也可以继承家业。
日本长寿企业的经营秘籍致中国的读者朋友 (4) 思想条件。自古以来,日本从中国、印度以及欧美借鉴了各种先进思想,如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等。相继渡海而来的这些思想或宗教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中特别是儒教,据记载,儒家经典《论语》在4世纪的广神天皇时代就已传到了日本,此外还有《千字文》。本书每节小标题使用的就是《千字文》中的四字成语。不过虽然如此,日本并没有像中国那样把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统一指导思想,也没有科举制度。相比之下,中国自汉代起儒教就处于独尊地位,尽管道教、佛教与其成鼎立之势,但是封建国家的社会体制一直是以儒教的伦理秩序为根基。特别是从隋代持续至清末的科举制度,使重农轻商的儒家思想渗入中国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自然就对商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
我想以上四点应该可以成为日本众多长寿企业存在的原因吧。
我从这些长寿企业的经验中得出了八则企业长寿的法则:
第一则 重视价值观和对未来的使命感
第二则 目光长远
第三则 爱人育人
第四则 顾客至上
第五则 坚持奉公
第六则 不断变革
第七则 质朴节俭
第八则 为获得上述价值观及企业文化而努力
最后,我还想谈谈日本长寿企业的生存方式对于今天的意义。
自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来,欧美,特别是美国的资本主义成为主导世界的潮流。它崇拜绝对化的个人自由与尊严,追求无止境的社会进步与发展,政治上实行民主主义,经济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机能。这种只追求利润的资本主义经济逐渐蔓延到整个世界,导致了地球环境的恶化,地域社会的崩溃,激化了恐怖主义,给社会带来严重的不安。2008年雷曼公司破产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足以使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极限。它无疑表明,欧美的资本主义已走到了尽头。
那么,资本主义之后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呢?
也许比起绝对化的个人自由来说,更强调先有集体才有个人,重视集体主义;也许比起固执于某一方的绝对正确性来说,更类似于中国古代“阴阳”思想的二元论思想;也许比起无止境的社会进步与发展来,更重视安定、协调、幸福;等等。
我希望未来能成为这样的社会。如若果真如此,那么,日本的长寿企业其实就已经在预演未来社会的前景。朋友们只要看看我总结出来的八条法则就能明白。
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后卧薪尝胆170年。如今的中国,不论在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方面,都已逐渐步入世界大国行列。同为东亚人,我希望在今后的路程中,中国不要被欧美式资本主义经济经营思想所污染。中国人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利用几千年来积累的经验,走出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王道。
金生丽水
玉出昆岗
作 者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