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推广普通话是关系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性工程。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人员流动、商品流通和信息传递以空前的速度急剧增长。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中文信息技术的大普及,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跨越,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所有这些都对新时期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出了迫切要求。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新时期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措施之一,自1994年在全国开展以来,发展迅速,成绩显著。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国家、省(市、区)、地市(高校)三级测试机构网络,约1200多个普通话水平测试站点,遍布全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国家和省级测试机构共培养了近5万名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队伍,有3500多万人次接受了普通话水平测试。2000年,普通话水平测试载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各级立法机构、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普通话测试机构,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法规制度,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始终沿着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向健康发展,测试管理水平和测试质量不断提高,在社会上普遍享有良好声誉,受到广大应试者和用人单位的欢迎。

 普通话水平测试在国家推广普通话的事业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全社会普通话应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为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必须再接再厉,继续贯彻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积极促进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信息化和测试手段现代化,不断拓展测试领域,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好事做得更大,做得更好。

 同时,普通话水平测试在境外也受到重视和欢迎。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先后与港澳地区的13所高校合作开展培训测试业务,已有7万多名港澳人士自愿参加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目前,普通话水平测试正向我国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国家拓展。同时,国外“汉语热”空前高涨。随着中国经济、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对会汉语的人才需求大量增加。中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使得世界各国民众更想直接了解当代中国和中国文化。正如美国《时代周刊》对全球“汉语热”的独到解释:“如果你想领先别人,就学汉语吧!”所以,国内与国际形势的发展,使学说普通话和学习汉语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其意义重大而深远。普通话口语表达与水平测试序  然而,普通话水平测试只是推广普通话的一种手段和措施,而不是目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本身并不能提高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要提高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只能靠学习和训练。因此,除了培训大批素质优良的普通话师资以外,加强普通话教材建设,编写适应各类人群学习普通话的优秀教材,是非常重要的。社会上不仅需要好的纸质教材,也需要音像教材、网络课件、多媒体教材,使人们能够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更方便地学习普通话,更有效地训练普通话,更快捷地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学习、就业和工作的需要。

 本书作者长期从事汉语言教学、普通话教学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在编著本书过程中,作者力求体现“针对性、实用性、指导性”的特点。

 针对性:理论结合训练是本书的特点,在普通话基础训练中,突出重点、难点,在方言与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了举例、辨正,并设计了大量与测试内容有关的练习。本书内容不仅针对想学好普通话语音的群体,还针对想快速提高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及在较短期内达到测试过关的群体。

实用性:根据读者需要,满足读者学习普通话,提高口语表达交际能力,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需求,最终达到提高语音的标准度,提升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加强个人谈吐方面的修养,顺利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目的。

     指导性:从语音、词汇、语法几方面着手,尤其是针对普通话学习中的难点字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归类总结。本书既可作为授课、培训、自学的教材,又可作为考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用书。在口语表达要素、技巧、心理对应方面,既有理论指导,又有个例训练;在考生准备参加测试方面,重点针对朗读、说话等应试项给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导与建议。

 希望有更多的普通话教师、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和有关专家,加入到普通话教材建设的队伍中来,编写出更多更好的适合各类人群学习普通话的好教材,为推广普通话事业贡献力量。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

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副主任 韩其洲2011年6月13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