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1816—1855),英国十九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马克思誉为“现代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
1816年4月21日,夏洛蒂·勃朗特出生在英国北部约克郡的一个牧师家庭。夏洛蒂·勃朗特排行第三,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她的两个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也是同时代的著名作家,因而在英国文学史上常有“勃朗特三姐妹”之称。
夏洛蒂·勃朗特的童年生活很不幸。5岁时,母亲便患癌症去世。父亲收入很少,全家生活非常艰苦。好在父亲学识渊博,他常常教导子女读书、看报,还给他们讲故事。这使勃朗特姐妹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845年秋天,夏洛蒂·勃朗特与两个妹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集。尽管她们的诗写得很美,却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诗集的出版激发了“勃朗特三姐妹”的创作热情,于是三姐妹开始创作小说。一年之后,夏洛蒂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取名《教师》;妹妹艾米莉和安妮则分别完成了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和《艾格妮丝·格雷》,《呼啸山庄》和《艾格妮丝·格雷》被出版商接受,而夏洛蒂的《教师》被退回。这对夏洛蒂来说是很大的打击,但她没有退缩,继而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另一部长篇小说的创作,这就是《简·爱》。稿子交出去后,令出版商大为惊喜,认为这将是一部传世佳作,1847年《简·爱》正式出版,而此时两个妹妹的作品还在印刷之中。不久,三姐妹的三部作品全部问世,令英国文坛大为震惊,因为三姐妹的三部长篇小说都非常出色,尤其是夏洛蒂的《简·爱》,更是引起轰动。之后,夏洛蒂于1849年出版了她的另一部巨著《谢利》,该书的出版使她再一次获得巨大成功。这之后,她便去了伦敦。在伦敦的几年里,她结识了不少作家,其中包括著名作家萨克雷和盖斯凯尔夫人。萨克雷对她的作品评价很高,盖斯凯尔夫人也成了她的挚友,两人过往甚密。1854年6月,她父亲的助手尼古拉斯结婚。在此期间,她还完成并出版了长篇小说《维莱特》。他们的婚后生活相当幸福。夏洛蒂在照顾丈夫和父亲之余,仍花大量时间从事写作,她在写长篇小说《爱玛》。可是,命运多舛,只过了6个月幸福的家庭生活,《爱玛》也仅写完两章,夏洛蒂就一病不起了。1855年3月31日,这位性格刚强、才华出众的女作家与世长辞,享年39岁。
在夏洛蒂·勃朗特的所有作品中,《简?爱》是她的代表作,同时也是影响最大的作品。该作品最为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小说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心地纯洁、善于思考的女性,她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尽磨难。但他有倔强的性格和勇于追求平等幸福的精神。小说以浓郁抒情的笔法和深刻细赋的心理描写,引人入胜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扎根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的深挚爱情,具有强烈的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时至今日,该小说仍然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大批读者,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
在中国,《简?爱》同样是最受广大青少年读者欢迎的经典小说之一。目前,在国内数量众多的《简?爱》书籍中,主要的出版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中文翻译版,另一种是英文原版。其中英文原版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这主要是得益于中国人热衷于学习英文的大环境。从英文学习的角度来看,直接使用纯英文素材更有利于英语学习。考虑到对英文内容背景的了解有助于英文阅读,使用中文导读应该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也可以说是该类型书的第三种版本形式。采用中文导读而非中英文对照的方式进行编排,这样有利于国内读者摆脱对英文阅读依赖中文注释的习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决定编译《简?爱》,并采用中文导读英文版的形式出版。在中文导读中,我们尽力使其贴近原作的精髓,也尽可能保留原作的风格。我们希望能够编译出为当代中国读者所喜爱的经典读本。读者在阅读英文故事之前,可以先阅读中文导读内容,这样有利于了解故事背景,从而加快阅读速度。同时,为了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书中加入了大量的插图。我们相信,该经典著作的引进对加强当代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人文修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书主要内容由王勋、纪飞、赵雪编译。参加本书故事素材搜集整理及编译工作的还有郑佳、刘乃亚、熊金玉、李丽秀、熊红华、王婷婷、孟宪行、胡国平、李晓红、贡东兴、陈楠、邵舒丽、冯洁、王业伟、徐鑫、王晓旭、周丽萍、熊建国、徐平国、肖洁、王小红等。限于我们的科学、人文素养和英语水平,书中难免会有不当之处,衷心希望读者朋友批评 指正。
??
??
??
??
II
III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