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胜任岗位群工作的职业能力,而必要的知识是能力训练的基础,是提升能力的养分。因此,专业基础课在专业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职高专制冷空调技术与热能动力专业在优化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的时候一般都设置了“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这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涉及传统的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及传热学三门课程的相关内容。为此,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2年出版了高职高专教材《流体力学与热工基础》。到2011年2月,此书共印刷了6次。为满足需求,适应发展,特将此书修订后再版。
教材要体现课程改革的思路与成果。高职高专教材在注重内容对专业课及能力需求的针对性的同时,要特别注重撰写风格对学生特点的适应性。
再版教材的调整与修改集中在热力学及流体力学部分,要点如下。
(1) 对概念较多的章节,如“热力学基本概念”及“湿空气”等做了进一步的梳理,使条理和层次更为清晰。
(2) “蒸汽动力循环”单独列为一章,但又将两次回热循环改为一次回热循环。既注意了教材的适用范围,又简化了问题、突出了本质。
(3) “孤立系统的熵增”引入了熵流和熵产。感觉只有这样才能将闭口系统的熵变解释清楚。
(4) “制冷循环”删除了循环在Ts图上的表述,直接从制冷剂的压焓图入手,利用压焓图介绍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过程和原理,更加简单明了。
(5) 原“流体性质及基本知识”及“一元流体动力学基础”合并为“流体静力学及动力学基础”一章,从流体机械能守恒引出静压力分布和稳定流能量方程,突出了重点,逻辑性好像也更强一些。
(6) 对流换热的相似理论部分作了调整。在抓住本质的基础上层层递进,最后落实到特征数关联式的意义、作用及推广应用。文字描述更加简略,但概念更为清晰,逻辑性也更强,相信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7) 增加了重点内容的例题,删减了非重点部分的例题。全书依然保持简洁与深入浅出的特点。
(8) 附录部分增加了1个附表和3个附图,使用起来更为方便。
再版教材仍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物理量名称和符号符合国家标准的统一规定。
本书可供高职高专制冷与空调技术及热能动力专业使用,适用学时数为90~100。亦可供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2002年版由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陈礼教授与五邑大学吴勇华副教授合编,陈礼教授主编,吴勇华副教授编写了工程热力学篇的初稿
,陈礼教授对该篇初稿作了较大的修改,同时完成了流体力学篇、传热学篇的编写及全书的统稿工作。再版教材的修订由陈礼教授承担并完成。
编者对五邑大学吴勇华副教授在2002年版编写中所做的工作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谬误与疏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在此先表谢意。
编者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