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世界。今天,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走进大众化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研究型与应用型人才教育相结合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最多的一大类教育方向。这样的巨变反映在高等教育教学中,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变化和创新,以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需求。
为了促进市场经济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发挥院校之间相互合作的优势,我们组织编写了此套“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与应用型规划教材”. 本系列教材是适应高等教育教学目标的转变,满足市场经济人才培养目标的努力成果。经编委会近三年的基础调研与组织编写,本系列教材终于与大家见面了。
本系列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 以适应新市场经济形势下人才需求为目标。本系列教材理论与概念简洁、精练,突出理论性与实用性、操作性相结合的要求。
2. 强化应用性和技能训练。在传统教材正文基础上,中间穿插案例、拓展知识及小训练项目,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将更适合地方院校的教学要求。
3. 突出案例教学。本系列教材理论方面反映最新技术与研究成果,跟进时代经济发展,将最新案例融入各知识点的学习之中。
4. 形式活泼,可读性强。文中采用多种表述形式,提供大量阅读资料及推荐资料资源,符合当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
5. 合作与交流的成果。每一本教材都由几所院校的教师参加编写。编审委员会于沈阳召开计划会和审纲会,来自各院校的教师与行业专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确定了编写大纲。因此,本系列教材可以反映出各参编院校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
6. 应用面广。本系列教材适用于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同时强化知识应用和技能训练的特点,使其同样适用于企业作为员工技能训练教程。
本系列教材编写过程中编审委员会进行了大量行业专访与基础调研工作。各主审在书稿编写过程中给予了很多有益的意见与建议,要求各位主编加强协调,认真负责,严把质量关,努力保证和提高教材质量。各位主编和编者也尽职尽责,通力合作。教材编写过程中得到各主编所在院校的鼎力支持,清华大学出版社在整个系列教材的编写过程中给予全面指导与协助,在此,特向上述单位和相关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与应用型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主任 杜琳
2010年10月于沈阳商品流通理论与实务总序 本书严格贯彻“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理论讲解力求浅显精练,数学推导适当简化、循序渐进,兼顾简便实用的方法和学科前沿成果的相融性,适应职业技能型读者的需求。教材内容的处理,突出应用,精选案例,以真实的案例为阐述工具,使理论知识与商品流通实践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缩小。本书选用的案例比较有代表性,能帮助读者学会处理生产、流通、消费的各种问题。每章结束后均附有思考及练习题,为课后训练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供了方便。总之,本书在内容适度、通俗易懂、表述精练、强调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等方面有一定的特色。
本书的结构分为9章内容。
第1章重点介绍商品流通产业的特征、商品流通的概念以及商品流通的产生与发展,并分析了社会分工、商品交换与商业的一般关系。
第2章涉及零售商业的功能、特点与分类;零售商业的影响因素;零售商业业态变迁的理论,以及我国零售商业的发展趋势。
第3章主要介绍百货商店、连锁店、超级市场、专业店以及其他几种主要零售业态形式,分析了各种零售业态形式的优缺点、各种零售业态形式的特征以及业态选择的主要标准。
第4章讨论了零售商圈的概念与确定方法;选址的原则与步骤;以及店铺设计和商品陈列的原则与方法。
第5章围绕商品管理着重介绍商品结构的完善与调整、商品目录的规划与商品组合、商品采购原则与方式、采购合同的内容与签订。围绕顾客管理着重介绍了购买过程的消费者心理、顾客接待步骤与方法、顾客服务内容与品质、顾客投诉的处理。
第6章主要介绍批发商业的功能、分类与用户特征;批发商业的经营原则以及批发商业的发展趋势。
第7章主要分析批发市场的分类和功能;批发市场的交易原则与交易方法,以及商品交易所的组织机构与交易者。商品流通理论与实务前言 第8章涉及商品质量监督与认证的概念和作用;商品质量监督的种类、形式和我国的质量认证概况;中国质量认证的主要原因和基本做法;国家认可制度和认可机构;产品质量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以及有关ISO 9000系列标准和ISO 14000环境管理体系系列标准的基本知识。
第9章在介绍商品检验和商品鉴定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商品鉴定与商品检验的关系;商品质量检验的分类、抽样方法,并阐述了商品质量检验方法、感官检验法和理化检验法的概念及优缺点以及识别伪劣商品的一般方法。
本书由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杨凤副教授负责全书体例和统稿,并完成第1至第7章内容,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杜琳教授承担第8至第9章内容的编写。另外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清华大学出版社贺岩编辑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在此表示感谢。
杨 凤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