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工程是一个新的本科专业,国内很多大学刚刚开办。“物联网安全”是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较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教学体系尚未形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知识点要求不是很清晰; 二是教材建设薄弱,目前市面上物联网专业的教材相对较少,物联网安全的教材更少,实际教学与教材建设差距很大。编者在编写这本教材时,就这两个问题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本书包括两大部分,共11章。第一部分信息安全基础方面的理论和原理。内容涉及第1章信息安全概述,第2章信息加密技术,第3章物理安全威胁与防范,第4章计算机网络安全,第5章信息安全标准体系,第6章信息安全管理。第二部分物联网安全体系,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安全的理论、原理和方法,以及物联网安全技术应用案例。内容涉及第7章物联网安全,第8章物联网感知层安全,第9章物联网网络层安全,第10章物联网应用层安全,第11章物联网安全技术应用。
本书由张凯教授策划、主编、审核、修改和定稿。张治博士编写了第8章,万少华博士编写了第2章2.1节的部分内容,其他章节由张凯编写。研究生张雯婷做了大量的资料整理工作,并编制了练习(课后练习和期末模拟考试卷),刘爱芳老师对全书进行了文字校对。在此,对所有参加本书工作的人员和关心本书的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和引用了大量国内外著作、学术论文、硕士/博士论文、研究报告和网站文献的内容。由于篇幅有限,本书仅仅在结尾处列举了主要参考文献。应该特别说明的是,由于物联网安全是一个新的领域,目前这方面的教材很少,也不成熟。编者希望在编写这部教材时,不仅要介绍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要将近年最新的研究成果“原汁原味”地介绍给读者。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有些学术论文的内容介绍属直接引用,在书中引用时大多都加注了原作者和出处的说明,编者也未对其内容做较大修改,以保持原作者的风格,以便读者掌握其新的理论和技术思想。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某一个主题的研究有几个作者和文献,编者编写时引用了几个作者的观点和资料,为了文字通顺流畅和主题突出,这时的引用和注释可能不够准确。另外,本书也参考了互联网上一些专业人员的经验和心得以及部分网站的相关资料。如果有作者发现其成果被引用而未注明,请联系编者(电子邮件: zhangkai@znufe.edu.cn),我们将在再版时补上。在此,编者向所有被参考和引用的作者和网站表示由衷的感谢,你们的辛勤劳动为本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本教材编写的教学内容安排是36~51学时。对于学时较多的学校,可讲授全书的内容。对于课时只有36学时的学校,可安排第11章自学; 第2章信息加密技术是教学难点,教师可删减教学内容,以降低学习难度; 第5和第6章介绍了大量信息安全方面的标准,教师可酌情删减其内容,以介绍主要思想为主。本书是对“物联网安全”课程和教材的一种探索。尽管编者付出了巨大努力,因能力有限,本书难免存在一些错误,望读者对此提出宝贵意见。
目前,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已经运行,本书的课件将在出版时上传,读者可从中下载。另外,如果授课教师有什么具体或特殊要求,包括期末考试题电子稿、实验大纲和背景资料等,请直接与编者联系,我们将尽量满足您的要求。
编者
201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