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学校各专业第一门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强调基础性和先导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学科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而且可以为学习其他计算机类课程,尤其是与本专业结合的计算机类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本书从教学实际需求出发,合理安排知识结构,从零开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解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全书共分为8章: 第1章主要讲述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特点与分类、计算机与人类社会及电子计算机今后的发展趋势;第2章主要讲述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和工作原理,并将计算机硬件设备以知识扩充的形式加入;第3章主要讲述数制及转换和计算机中各类数据表示的基本方法;第4章主要以现时流行的Windows 7操作系统为蓝本,介绍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第5章主要讲述Word 2010、Excel 2010、PowerPoint 2010的基本操作;第6章主要讲述网络概述、局域网基础、Internet基础、信息安全及网页制作基础;第7章主要讲述多媒体基础知识和Photoshop、Flash的基本应用;第8章主要讲述数据库系统概述、Access数据库基础、数据库查询、窗体与报表的创建等。
本书在第1版基础上做了较大的改动。首先,大胆调整章节结构。为突出应用性,操作系统基础及办公软件章节作为核心内容提前。其次,内容的更新。按最新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将内容更新为Windows 7操作系统、Word 2010、Excel 2010和PowerPoint 2010。同时,计算机系统、网络基础、多媒体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等内容均与时俱进更新为现时下较为主流的版本。最后,保留并更新阅读材料。每章课后精心安排相关的阅读材料,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大家探索的热情。讲解方式上力求深入浅出,以图、例形式讲解,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计算机爱好者的自学用书。
本书由姬秀荔、张涵担任主编。其中第1章和第2章由周晏编写,第3章和第4章由王璐编写,第5章由张涵编写,第6章和第7章由吴静松编写,第8章由姬秀荔编写。全书由姬秀荔、张涵统稿,本书的编写也得到了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的不妥或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4年7月
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是高校各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是学生将来从事各种职业的工具和基础,在培养学生技术应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推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2008年编制了《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简称《CFC2008》),提出了从“能力一知识结构”出发构建课程体系的方案。
本书根据《CFC2008》提出的新课程体系要求组织教材内容,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之后组织编写的。全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 第1章计算机概述,主要讲述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计算机的分类、特点与应用和信息技术等;第2章计算机系统,主要讲述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和计算机系统安全防护;第3章微型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应用,主要讲述操作系统基础知识、Windows XP基本操作;第4章网络基础Internet基本应用,主要讲述网络基础知识和Internet应用如浏览器、电子邮件、搜索引擎、文件上传下载、网络交流工具等;第5章文字处理软件,讲述Word 2003基本操作;第6章电子表格软件的应用,讲述Excel 2003基本操作;第7章演示文稿制作软件PowerPoint 2003;第8章多媒体基础及应用,主要讲述多媒体基础知识、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动画制作软件Flash等;第9章数据库技术基础,主要讲述数据库系统概述、Access数据库基础、数据库查询、窗体与报表的创建等。
本书的主要特点有: 符合《CFC 2008》的最新指导思想;实践性较强的章节配有综合实例;每章课后精心安排有相关阅读材料,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配有相应实验教材和教学课件,实验教材每个实验都有详细的操作指导步骤。本书内容丰富、结构清晰,叙述深入浅出,多以图、例形式讲解,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也可以作为计算机爱好者的自学用书。
本书第3、4章由孙高飞编写,第2、5章由冯慧玲编写,第1、6章由李爱玲编写,第7、8、9章由吴静松、姚玉钦编写。全书由姬秀荔、李爱玲主编。本书的编写也得到了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本书的不妥或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0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