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国务院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指出: “质量问题是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战略问题。质量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11月发布的《工业产品质量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 “支持有关部门及院校把质量列入基础教育教学计划,实施不同层次的质量教育与培训。在有条件的院校探索开设质量管理与质量工程专业课程,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兼备的质量专业技术人才。配合有关部门推行质量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和技能人员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由此可见,国家对于质量问题多么关注和重视,对于质量人才的需求多么迫切。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梁启超说过: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如果这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能有较强的质量意识,使“中国制造”产品的质量立于世界之首,则我国必将更为强盛。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多次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会议上强调,要把产品质量意识培养作为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他是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从长远发展的观念来看待这个问题的。如果没有质量意识,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大量劳动者就根本谈不上高素质。从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产品质量意识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书的编写正是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思想的一次探索性实践。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力图体现以下特色。
首先,在内容的选取上,以必需为标准。即对质量管理的理论不作全面、系统、深入的展开,对质量理论知识予以筛选,以质量基础知识为准绳,将相应实际应用时必需的内容编入教材,对质量管理中出现的新理念和新方法作适当介绍。
其次,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为技能人才,应以技能作为价值取向。所以,我们在教材编写中,注重案例的分析及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特色;所编案例注重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使学生可以从案例中获得启发。通过探索与体验,通过案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后续发展及毕业后与企业对接打好基础。第三,编写内容与《质量控制技术人员》职业标准中所要求掌握的知识尽量统一,包括质量管理的规划和策划,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控制,质量验证,质量改进和质量评价等,为学生以后从事质量工作奠定基础。
本书是作者再次编著中职《质量管理与控制基础》教材,在原有教材基础上,对教材结构及教材内容予以调整,使教材结构层次更加分明,教材内容深浅合适;增加了探索与体验教学案例,使学生学用结合;增加了图片资料,使本书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本书由李晓男主编,昆山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查维康主审,编写人员有李晓男(第一、二章)、江阴华姿中等专业学校闵惠芬(第三、四章)、江苏高邮中等专业学校李春花(第五、六章)。
本书汲取和参考了许多知名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成果,为方便读者寻源,将其列入参考文献。有些参考文献可能未列出,在此谨表歉意。
因特网的快速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那些默默无闻的人将他们的心得公布于网,只是为了使更多的人受益。本书部分章节的内容受益于此,在此向那些默默无闻的同志们致以深深的谢意。
编写一本案例式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类教材是一种尝试,虽然编者做了积极的努力,但是疏漏和不足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