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1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文件发布实施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始进入了深化改革和发展阶段。而2006年11月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的发布实施,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推向了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和持续化发展的新轨道,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为切入点,在探索中改革,在改革中探索,6年内先后建立了100所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和100所国家级示范骨干院校。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至今已进行了13年之久,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但是,在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办学自主权、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缺陷。13年来,仅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就进行了4次重大的修改、完善。目前,以2011年8月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提出的“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基准,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推向了以内涵质量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为重点的新轨道上来。
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质量的两个关键点,一个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与办学机制;另一个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综合能力和水平。最近,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党〔2013〕12号)文件中指出:“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一些地方和高校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方法不多、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作为高职院校教师,首先要系统学习、深刻理解国家和教育部相关政策文件的内容和要求,针对自身职业能力现状,找出差距,并针对性地制定改进、完善和提高的措施,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以适应、引领今后高职教育改革的发展,为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方法研究——职业能力结构要素与标准构建
前言
鉴于上述原因,作者通过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与高职院校领导、教师沟通交流,在经常性为高职院校教师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培训的基础上,在很多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的鼓励、支持下,结合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对高职教育教学的理解情况、职业能力水平和学习进修需求情况,自2012年7月份开始筹划、准备撰写本书。
本书共分为两册,分别从理论层面、实践应用层面进行论证、表述和案例分析,使高职教师从思想深处、理论角度正确认识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的来源、需求基础以及如何结合日常工作提高自身职业能力。
本书为第一册,分为4章,分别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教师职业能力要素分析、不同角度看高职教师的职业能力、构建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体系”。本书在详细阐述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内涵、学生职业能力结构要素、教师职业能力结构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构建了系统性、适用性和科学性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模型和标准体系。
第二册《提升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方法研究——职业能力评价与提升方法探索》共分为5章,分别为“高职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提升高职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的方法与途径、提高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师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职业能力、高职教学团队带头人与骨干教师”。第二册是在第一册的基础上构建了高职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和方法,从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提高、职业能力有效的提升方法、师生教学相长与教学过程、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结合具体方法、案例,介绍引导、指导教师在实际工作中提高自身职业能力的方法。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从姜大源主编的《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戴士弘著作的《职教院校整体教改》、吴全全著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问题研究》以及3位著名专家的其他研究成果论文中吸收、消化了很多“养分”,并得到威海职业学院院长金志涛教授、副院长曲桂东教授、信息工程系主任丛迎九副教授以及其他相关教师的积极支持和帮助。同时,还得到了淄博职业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院长曾照香教授和会计学院副院长王佐芳教授、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电子技术学院院长李佩禹教授、烟台职业学院船舶工程系主任曲鲁斌教授、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总督学韩满林教授、山西机电高等专科学校高教研究室主任杨占尧教授等职教专家的大力支持、指导和帮助。另外,在开展社会调研的过程中,得到了威海北洋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康威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浪潮集团、威海天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电子学会电子制造技术专业委员会等许多企业、行业学会的大力支持,并提供了很多的基本素材和案例。
在此,对给予本书支持的各位专家,相关企业、行业学会和网站管理、参考文献的作者等,深表感谢!
本书是作者主持山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立项课题“职业院校教师职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YBKT2011119)的成果之一。本书中研究提出的新观点、新方法是一种大胆的探索和创新,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希望广大读者提出批评或改进建议。
王亚盛2013年7月于山东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