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应用设计师是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的中级资格认证考试之一。自从2005年开考以来,已经认证了大批多媒体方向的技术人才。根据多媒体应用设计师考试说明,通过考试的合格人员能根据多媒体应用工程项目的要求,参与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规划和分析设计工作;能按照系统总体设计规格说明书,进行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制作、集成、调试与改进,并指导多媒体应用制作技术员实施多媒体应用制作;能从事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多媒体课件、商业简报、平面广告制作及其他多媒体应用领域的媒体集成及系统设计等工作;具有工程师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多媒体应用设计师的考试分为上午和下午两场考试,分别对应两门考试科目。上午的考试科目为《计算机与多媒体应用基础知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笔试,所有题目全部为选择题,一共75题,满分75分。下午的考试科目为《多媒体应用设计技术》,考试时间也为150分钟,也是笔试,全部为问答题,一般是4~5道题目,满分为75分。每门考试的通过线为45分(即75×60%),只有上下午都通过才能拿到证书。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很多新的概念和原理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对多媒体应用设计师的考试内容也要不断更新,于是在2009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中心对多媒体应用设计师考试大纲做了重新修订。修订后的大纲更新了很多内容,更能反映当前对多媒体应用设计师的人才要求。
本教材根据2009年修订的考试大纲要求进行撰写。为了帮助应考考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顺利通过考试,本教材注重理论知识和例题解析相结合。本教材每章的知识体系大致分为三部分: 一是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介绍;二是历年真题解析(主要针对2009年大纲修订后的2010、2011、2012年三年的真题);三是实战演练。第一部分紧扣考试大纲,再结合历年真题和当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知识讲解。第二部分详细解析了三年的真题,帮助考生了解考试题型、考试难度和解题思路。第三部分通过模拟试题让考试进行实战,检验知识学习效果。
本教材的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计算机与多媒体应用基础知识(考试科目一),下篇为多媒体应用设计技术(考试科目二)。详细的内容如下:
第1章标题为计算机基础知识,主要介绍计算机的概括、数字技术基础、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和数据校验码的相关知识。
第2章标题为计算机硬件及系统组成,主要介绍计算机的体系结构、CPU工作原理、存储器系统和输入输出设备等相关知识。
第3章标题为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主要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及常用软件、操作系统的原理及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知识等相关知识。
第4章标题为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知识,主要介绍网络参考模型与网络协议、局域网和广域网基本概念、Internet基本概念及其应用、宽带网络及其接入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相关知识。
第5章标题为多媒体技术及其应用,主要介绍多媒体的定义和关键技术、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结构、多媒体传输协议、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等相关知识。
第6章标题为多媒体数据处理技术,主要介绍视频信息获取和图像文件格式的转换、音频信息获取和处理、多媒体数据压缩编码技术基础等相关知识。
第7章标题为信息安全性知识,主要介绍信息安全性基本概念、计算机病毒防范、入侵检测与防范措施、加密解密机制与信息加密策略、身份验证和访问控制策略等相关知识。
第8章标题为标准化知识,主要介绍标准化的基本知识、多媒体有关的技术标准和标准化机构等相关知识。
第9章标题为信息化基本知识,主要介绍信息化基本概念、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战略、有关信息化的其他概念等相关知识。
第10章标题为知识产权的有关法律、法规,主要介绍知识产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商标权等相关知识。
第11章标题为专业英语,主要介绍一些专业英语的例题。
在考试科目二中:
第1章多媒体应用的策划与设计主要介绍了软件工程基础、多媒体应用开发各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多媒体应用设计的基本原理等相关知识。
第2章多媒体素材的制作和集成主要介绍了数字音频编辑、图像处理、三维动画制作、视频制作、二维动画创作工具、多媒体著作工具等相关知识。
第3章多媒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示例主要介绍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实现、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设计与实现、网络多媒体广告设计等相关知识。
第4章多媒体数据库及分布式多媒体系统主要介绍了多媒体数据库、多媒体视频会议系统、多媒体交互式电视技术等相关知识。
本书由丁向民主编,并由丁向民完成统编定稿工作。参加本书的写作、整理、校对的还有张祖芹、万小霞、邱敏、华露露、潘姿梅、陆晓莹、林韩英等,在此一一表示感谢!
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相关文献和资料,在此对原作者深表感谢。另外,互联网是本书的另一个重要参考资料的来源。由于网上许多资料无法找到其出处,所以书中如有内容涉及相关人士的知识产权,请给予谅解并及时与我们联系。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