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科技革命,被誉为第三次信息科技浪潮,并且被我国“十二五”规划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它的最高目标是要实现实时获取任何地点以及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的信息,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有用的信息,通过各种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它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通信工程、信息安全、智能科学与技术等诸多学科领域,在科技民生、智慧城市、低碳绿色、交通运输、物流配送、安防监控、智能电网、节能环保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物联网的整体构架大体可分为三层,即感知控制层、网络传输层和应用服务层。物联网的基础技术包括EPC和RFID技术、MEMS传感器技术、M2M技术、WSN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等,这些基础技术完成了物联网节点在信息获取和数据传输上的基础构建,是物联网提供有效服务的前提。物联网是现有技术的凝聚融合和创新提升,而且它在结构上是开放的。因此,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市场推广,物联网都有着广阔的前景。

本书旨在根据国家科技发展纲要和“十二五”科技规划与社会发展战略的需要,围绕领域共性关键技术,全面提升我国物联网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构建我国物联网创新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有效保障我国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

本书在剖析物联网体系结构的基础上,仔细梳理了各个知识点,理出一条循序渐进的知识线路,详细阐述了其中的关键技术,进一步探讨了研究领域和应用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因此,本书具有体系结构清晰、知识完整、深入浅出、易于融会贯通的特点,非常适合教学和学习。

本书总体编写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总体讲述物联网的定义、体系架构、关键技术以及研究应用难点,描述物联网的应用领域; 第二部分详细描述物联网的技术构成,包括RFID技术、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物联网智能空间技术、物联网终端技术、物联网标准体系、云计算以及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等; 第三部分着重讲述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农业、交通、石油石化、电力、物流等行业的具体应用以及关键技术问题。

本书具有如下特色: 

(1) 体系结构清晰,逻辑性强。

本书以物联网体系结构为基础,按照从下层到上层,从具体技术到方法论的思路进行编写,知识结构清晰,便于读者从宏观上把握物联网工程的知识内涵。

(2) 内容深入浅出,易于融会贯通。

本书内容由浅入深,从具体的标签技术、传感器技术到无线传感器网络、云计算、智能处理技术,再上升到物联网的方法论和安全技术。知识既有衔接性,又有一定的跨越性,适合不同层次教学的需求。

(3) 案例丰富,实际应用指导性强。

本书编写了大量实际物联网工程项目案例,力图将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的实现过程,便于读者学以致用。

感谢北京科技大学的王志良教授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感谢北京科技大学的高学东教授和武森教授,因为他们作为编者的导师,在编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本书素材的积累提供了极大的支持与帮助。

感谢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李孟刚教授、李建革教授、胡少华博士后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与帮助。

本书在完成的过程中,得到了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择优资助项目(编号: 201292105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编号: 2012M520158)、辽宁省教育厅项目基金(编号: L2012396,L2012397,L2012400)、辽宁省社科联2014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4LSLKTDGLX02)、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2014020141)、辽宁省教育改革项目基金等的资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物联网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由于时间和作者的认识领悟能力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缺点与疏漏之处,敬请各位专家以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鄂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