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软件工程作为支撑软件产业的一级学科,其发展正方兴未艾。“软件工程”课程是SWEBOK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中一门基础、核心课程。“软件工程”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其涉及的各项技术和项目管理方法对于即将从事IT产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比较空洞乏味。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和工程实践经验,参阅大量国内外有关软件工程的教材和资料,遵循“理论为基础、实用为目的”的原则,理论联系实践,编写本书。

本书着重从实用角度出发,讲解目前软件工程比较成熟的、广泛使用的两大方法学——结构化方法学和面向对象方法学。以软件生命周期为主线,基于软件工程核心三要素(方法、工具和过程)贯穿全文。内容主要包括软件工程概述、可行性与计划研究、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实现、软件测试、软件运行与维护、软件过程管理,同时介绍当今流行的软件工程建模语言和工具,如面向对象建模语言UML、软件绘图工具Microsoft Visio、数据建模工具PowerDesigner、面向对象建模工具Rational Rose与StarUML、测试工具LoadRunner、Quality Center与QuickTest Professional等。并且,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做中学”的模式掌握扎实而实用的软件工程技术,本书以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为项目案例,贯穿全文。

本书内容丰富,组织结构严谨,原理、方法与案例相结合,讲解由浅入深,既体现知识点的连贯性、完整性,又体现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本书在内容的编排、语言的叙述等方面都有一些特点:

(1) 内容系统全面,结构清晰。全书分为两大部分:面向过程的软件工程和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按照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分别进行讲述。

(2) 描述简明易懂。本书从基本概念和原理出发,注重内容的可理解性,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文字描述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3) 注重案例分析。以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为案例贯穿全文是本书的最大特色。本书不仅增加了案例数量,而且保持案例的连续性,使读者更容易掌握相关知识。

(4) 每章列出学习目标和小结,配有精选的适量习题,便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复习和理解。

本书由田保军和刘利民担任主编,张林丰、张丽霞和许志伟参与本书的编写。参加编写的人员及分工如下:田保军编写第5、第10和第11章;刘利民编写第1和第3章;张林丰编写第6~第8章;张丽霞编写第4和第9章;许志伟编写第2章、附录A~C。全书由田保军、刘利民统稿。本书参考和引用了许多教材、著作和网站内容,除了确实无法查证出处以外,在参考文献中都一一列出,在此对作者们表示衷心感谢。张志林、胡皎月、王宇、胡培培等研究生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也做了不少工作,一并表示感谢。由于水平有限,书中不够完善乃至缺点和错误之处,恳请专家、学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再版时进行修订补充,使之日臻完善。

编者

于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