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第三版修订以来,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发生了变化,如国务院2013年10月25日决定改革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14年2月20日发布《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2013年11月3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优先股试点的指导意见》,中国证监会2014年3月21日发布《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财政部2014年修订和新发布了《长期股权投资》等7个会计准则。为了体现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变化,我们重新修订了相关内容。

与此同时,根据教材使用过程中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更新了教材中的实例数据。

由于时间较为紧张,这次没有对习题进行修改。

本次修订由夏冬林、谢德仁和陈武朝三位老师负责。

我们热忱欢迎并衷心感谢老师和同学提出更多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今后更好地完善本教材。

编著者2014年11月21日由于会计学知识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使得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一直是个难题,或者过于专业而不易于理解,或者过于简单而不能掌握必要的知识。虽然我们一直将财务报告的阅读和理解作为MBA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苦于没有专门适用于MBA教学的教材,这一目标或多或少都转向了更为专业的会计知识教学。

为了满足MBA教学的需要,我们一直试图编写一本适用的会计学教材,但由于时间和精力所限,迟迟未能如愿。在得到北京市教委精品教材计划的支持以及诸位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这个愿望最终得以兑现。

我们将MBA教学的目标确定为: 通过理解和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获得阅读和理解会计报表的专业能力,同时,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将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财务报告、会计报表要素和管理会计基本知识。

为使学生更加直接地了解会计报表,我们从会计的基本功能入手,首先介绍会计报表的作用、含义以及会计报表的基本分析方法,并将会计报表主要要素的概念以及会计报表编制的基本原则融入其中,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持续经营、历史成本计价、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会计分期、实现原则、配比原则等。然后介绍会计报表各项目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其中,结合上市公司的实例,用了较大的篇幅介绍会计报表主要项目的披露方法。本书将关联交易、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变更、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并成一章,作为特殊会计问题给予介绍,同时将国际财务报告问题专门介绍。本书最后介绍了成本管理会计中的基本方法,如成本控制和方法、本量利分析、预算管理和长期投资管理。

本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 贴近中国实际

本书以我国会计准则为依据,结合上市公司大量实例,介绍会计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则,使学生能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在应用中理解会计概念和方法。

2. 习题丰富

我们认为,练习是会计教学十分重要的环节。为此,我们编写了较为丰富的习题,且有一定难度。习题分为三个类型: 

(1) 思考题。侧重于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2) 练习题。侧重于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的练习。

(3) 讨论题。侧重于会计原则的运用和深入讨论,绝大多数讨论题取自上市公司的实例,便于查阅资料和分析。

3. 内容较为全面

本书作为非专业会计学生的教材,包含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财务会计包含了会计原理、中级会计和高级会计的基本内容,如会计原理中的记账原理、账户以及凭证、账簿等; 中级会计中关于会计报表要素确认的会计原则以及方法、程序; 高级会计中的企业合并和合并会计报表。管理会计侧重于成本的概念、计算方法、分类功能以及不同成本概念和方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并介绍了预算管理和长期投资管理的基本内容,为了使学生了解管理会计的发展,还专门介绍了作业成本法。

4. 通俗易懂

本书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实例,介绍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本书的分工如下: 

第一章 导论(陈关亭),第二章 资产负债表(夏冬林),第三章 利润表(陈武朝),第四章 现金流量表(陈武朝),第五章 会计报表分析(肖星),第六章 货币资金和应收项目(徐瑜青),第七章 存货(张海燕),第八章 投资和合并财务报表(谢德仁),第九章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瞿卫菁),第十章 负债(夏冬林),第十一章 股东权益(夏冬林),第十二章 特殊会计问题(夏冬林),第十三章 国际财务报告(郝振平),第十四章 成本核算与控制(于增彪),第十五章 本量利分析(郝振平),第十六章 预算管理(于增彪),第十七章 长期投资分析(肖星)。

第二章、第十章、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的习题以及其他章的部分习题均由博士生李晓强,硕士生黄梅、陈丹、张淼、尹瑜编写,刘俊如、王竞达、赵晓东也参加了本书的编写工作。

徐瑜青老师为本书的组织、编写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本书由夏冬林总纂定稿。

尽管我们将本书定位于MBA以及其他非会计专业教学,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然有许多不如意之处。我们热切地期待着读者的批评和建议。

编著者2003年6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