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序    言

  笔者在30多年的统计生涯中,经常忙里偷闲到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西单图书大厦等处,翻一翻有什么新出版的统计学书籍。虽然30多年间统计学科建设及统计学研究的领域、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林林总总的统计学书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书名还是非《统计学原理》莫属。翻看署名不同的同名书籍,总有大同小异、似曾相识的感觉。想来也是,虽然作为科学也好、技术也罢,统计学都要不断发展,但已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道理、知识和方法,至少属于相对真理的范畴。所以,不同作者编写的《统计学原理》,或只是取舍、繁简及角度不同罢了。

  最近,看到邓力老师新著《统计学原理》的书稿,真的使我眼前一亮。原来,统计学原理是可以这样述说的。

  这是我见到的最深入浅出的述说。科学应该使复杂的事情简单化,阐述科学原理的教科书也应该如此。邓力老师的《统计学原理》共分5个部分,皆设计成设问的句型,即什么是统计学,数据从哪里来,数据怎么整理,数据在说什么,数据要怎么说。比如第一部分“什么是统计学”,洋洋洒洒2万多字,叙述了统计的历史、统计学的流派及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总体、个体、标志、指标、变量等。没有晦涩的文字、令人眩晕的公式,却用一个接一个来自现实生活的实例,把统计学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以一个专业班的男女学生为例,就把以上这一干统计基本概念形象地逐一道来。在正面叙述之后,跟着一系列日常表述中最常见的“误用”统计数据的实例,如计算平均增速时年份的认定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计算上的错误,如“比例”还是“比重”的表述,从反面加深了对统计基本概念的了解和认识。书中关于“静态三数”、“动态三数”、“抽样估计”的介绍,文字与实例也都非常简洁与直白。

  这是我见到的最联系实际的述说。统计学虽然是一门最具应用性的科学,或者说是最具实践意义的学科之一,但统计学理论研究、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却常常是前者说的是这样一些问题,后者干的是那样一些事情。虽然这种现象不是一个方面的原因,但仅从统计学教育的角度看,则既有教学的问题,也有教材的问题。而邓力老师的《统计学原理》,却始终紧密联系统计工作的实际。在第二部分“数据从哪里来”中,便把全面调查、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不同调查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一一呈现给读者。在介绍抽样调查方法时,就谈到了统计部门的人口抽样,并以观众收视率调查、儿童医院对儿童的睡眠障碍调查为例,来阐述抽样的技术和方法。在介绍非线性回归预测时,就以包括2008年奥运会在内的历届奥运会参赛运动员人数为案例。

  这是我见到的最具艺术性的述说。一是强调统计的艺术性;二是以艺术性的语言述说。邓力老师认为,统计的艺术性贯穿于方案设计、数据搜集、整理汇总、分析发布的各个环节;科学性与艺术性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沿着这样的思路设想,如果没有艺术的元素渗入,统计学的科学性真的要大打折扣。艺术性如此重要,所以,对统计学原理的叙述在这里也充满了艺术的味道。一些诗情画意的语言,一些时髦流行的词汇,一些关注统计工作的随笔和评论等,都成为《统计学原理》这本书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前面说过,本书很多段落的文字与实例简洁直白,但这与很多地方的艺术性描述并不矛盾,甚至也是艺术性的一种体现。这种繁简得当的艺术处理,都是有助于读者的理解与接受的。

  当然,我没有在本文中引用邓力老师的任何一句原话,而仅是表达个人的读后感而已。这种感觉对与不对,相信您读后也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潘璠(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

  

前    言

  本书阐述统计学原理,追求新颖、通俗、趣味。

  (1) 新颖。主要表现在课程体系的构架新,以提问的形式展开各章节,循序渐进;表现在全书内容的选材新,如以鲜活资料打造例题和习题,以亲身体验写作统计文章。

  (2) 通俗。主要表现在写作风格上。本书由本人独立完成,写作风格前后一致。因朋友抬爱,笔者曾有幸在《数据》杂志的“品茶坊”、《中国统计》杂志的“统计随笔园”、《中国信息报》的“快乐写吧”写专栏、以统计随笔为主打形式耕耘一方乐土。在写作这本统计入门教材时,也力求语言通俗、文字简洁,用平常话来解读统计知识点。

  (3) 趣味。“学得轻松,乐在其中”是写作本书的初衷。趣味性主要表现在笔者原创的统计随笔的引入、考试真题的引入、自编顺口溜的引入等,这些,自然增添了阅读的乐趣。

  本书的学习路线图如下。

  五问:什么是统计学→数据从哪里来→数据怎么整理→数据在说什么→数据要怎么说

           ↑            ↑             ↑            ↑            ↑

  9章: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8章      第9章

  下面对以上路线图的含义进行简要说明。

  在各章名称中,以“统计学”的含义为本,环环相扣。统计学是指设计、搜集、整理、分析和传播数据的一门艺术与科学。“设计→搜集→整理→分析→传播”统计数据,这递进的五个环节,就是统计思维。本书将统计思维的五个环节,化为五问,以这五问为点,设计了9章来应答。

  第一问:什么是统计学?这作为第1章的章名,解答初学者的困惑与入门须知。

  第二问:数据从哪里来?这作为第2章的章名,解答搜集数据的基本方法。

  第三问:数据怎么整理?这作为第3章的章名,解答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第四问:数据在说什么?这部分由第4~8章构成,解答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静态分析方法、动态分析方法。

  第五问:数据要怎么说?这部分由第9章担纲,解答数据文章的写法和数据成果传播的基本途径。

  从各节的组织与安排来看,在内容上,有真题、真文,注重真情实感的抒发;在形式上,注意节次的统一,比如,在9章中,除了第4章和第6章各有4节,其余各章都是3节。同时,还注意内容和形式的对称,比如,第4章和第6章的设计:第4章为“静态分析:静态三数”,4节分别为静态数列与静态三数、静态总量数、静态相对数、静态平均数;第6章为“动态分析:动态三数”,4节分别为动态数列与动态三数、动态总量数、动态相对数、动态平均数。

  书中有真文,所设计的“统计实录”栏目,根据每一章的内容,配上一篇统计随笔,以说明统计知识点的应用。这些统计随笔,均为笔者原创,有的已在报刊发表。书中有真题,讲求新颖。每章有例题,每章末有习题,选题尽量源于生活、贴近实际。如选编近年来我国统计师和经济师的考题、国家公务员“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等,有助于了解统计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最新应用。还有一部分选题是自编的,如运用奥运会中的一些鲜活资料编题,用来讲解统计方法等,以求学得更有趣、更有印象。

  这本《统计学原理》(含习题答案)是统计学入门教材。四季流转,冷暖多变,一路上,有劳家人、友人的鼓励和支持,自己才能走到现在。只是,一人举全力集多年功夫打造的作品,虽风格一致,虽收放自由,仍难免孤陋寡闻,所以,很盼望朋友们的赐教,先深谢了!欢迎批评指正。

  本书第1版于2012年出版,受到一些院校与读者的欢迎,几年来也收到一些读者的反馈,作者在教学中也发现了第1版中的一些疏漏,这次推出第2版主要对第1版中的一些错误进行修订,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邓  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