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参加会计职称考试的考生越来越多,因为有了相应的职称,就意味着会获得更多就业的机会和收入的增加。比如许多国企的工资都是和职称挂钩的,如果没有中级会计职称就不能担任公司的财务总监。据统计,2015年参加会计职称考试的人数有200多万,而通过率仅在20%左右,可见考试难度之大。
为了帮助考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考试大纲的内容,更好地复习备考,我们组织专家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编写了《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中级会计实务》《中级财务管理》《中级经济法》等辅导教材,作为指导考生学习之用。
本书特色
1. 简单易懂,便于自学
考虑到大部分考生是在职人士,主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本书语言通俗,并对每道习题都进行了详尽、严谨的解析,便于考生自学。
2. 图表演示,加强记忆
针对教材中知识点众多、难以记忆等问题,本丛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尽量把考点用分类图或者表格来表示,让读者一目了然,快速记忆。
3. 同步演练,有的放矢
本套丛书每章最后有一套习题,并附有答案和解析,供考生自学检验,巩固学习成果,以便考生能尽快掌握考题,在真正的考试中有的放矢,顺利通关。
4. 真题分析,把握重点
在每章中,都给出了最近四年的真题分析,让考生知道本章是否为重点,以便其有侧重点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5. 模拟考卷,现场实战
由于会计考试涉及的知识点众多,而本书篇幅有限,所以笔者额外设计了两套预测试卷,它们与真实考试的题型、题量相同。如果考生有需要,可以联系出版社进行索取。
内容结构安排
本书按照统一的体例进行了内容板块划分及功能定位,其中每一章的内容板块划分及功能定位如下表所述。
序号 名称 具体内容 功能
1 考情分析
概述本章的内容,学习的重点,往年考试的命题分布情况
了解本章的学习重点
序号 名称 具体内容 功能
2 重要考点讲解
归纳提炼书中重要考点并予以分析和讲解,点拨记忆方法
突出考点,泛泛读书很难取得好成绩;寻找考点,精通考点才是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3历年考情分析与真题精选
以历年考试真题为对象,对解题思路、题中陷阱予以分析
真题是最好的练习题,会做真题,考场考试才会如鱼得水
答题技巧
目前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都采用了无纸化的方式,即所有试题都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参加无纸化考试的考生只需记得带上身份证和准考证就可以参加考试。答题前一定要先正确填写考生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
(一)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在下载试题(无纸化系统)之后,应该先将试题浏览一遍,全面了解题量以及试题难易分布等情况,然后大致计划时间,对每类题型有一个大概的时间限定,以免最后答题时间不充分。一般来说,对一套试题,应采用“先易后难”的做题原则,将考试过程分成做简单题、攻克难题和最后检查三个步骤来进行。
另外,做模拟试卷的时候,可以把它当成真正的考试,为自己限定时间答题(最好拿出半天时间,根据真实考试的要求,连续做完3个科目)。答题完毕后,自己进行阅卷,同时评估有何得失,逐步在模拟考试中提高应试水平。
(二)不要和难题死磕
当看完一道题之后,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出该题的答案或解题思路,或者已经知道该题在做的时候会有些麻烦,可以跳过该题做下一题。一般无纸化系统对于已完成和尚未完成的题目会用不同的标记显示,谨慎起见,考生也可对暂时无法解决的题目做标识,或是对已完成但仍存有疑惑的题目进行标识,以便稍后解决。
在第一遍答题中尚未解决的题目往往需要仔细分析和思考,或是需要比较复杂的操作或计算才能得出答案。如果在做题的过程中用于某道题上的时间稍长仍未得出答案,则要暂时放弃该题,不要在一道题上花费过多时间。在考试最后,考生应尽量安排时间完成对试卷的检查,看是否有遗漏试题未答。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还存在似是而非的题,最好不要改变答案,因为往往第一感觉的正确性更高,相信不少考生在以往的考试中有过在最后时刻将第一感觉的正确答案改错的经历。
(三)看清题目要求
按题目要求答题,有不少考生连题目的要求都没看就开始答题。比如,单项选择题要求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显然,除最佳答案,备选项中的某些答案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确性,只不过是不全面、不完整罢了。有些考生,会被一个“好的”或“有吸引力的”备选答案吸引,对其余的答案一扫而过,从而失去了许多应该得分的机会。请记往,一定要看清所有的选择答案。一道周密的单项选择题,所有的供选择答案都可能具有吸引力,然而,判卷时却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择。
(四)遇到不会做的题怎么办
考试中总会或多或少碰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可能是因为知识点太偏没有复习到,或是其他原因。遇到这种情况时,放弃答题是最不明智的选择,紧张也是不能解决问题。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所有的题目做错均不倒扣分,所以一定要给出一个答案,增加得分的可能性。
(五)单项选择题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顾名思义,这种题目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相对于其他几种题型,单项选择题是比较简单的题型。能否在单项选择题中拿到尽可能高的分数,是大家能否顺利通过考试的基础。因此,做单项选择题时需要注意运用以下几种技巧。
(1)通读单项选择题的题干,明白题目的要求。很多考生失分,并不是因为不会做这道题,而是因为马虎,没有理解题干的要求就匆忙答题了,导致选择错误。
(2)使用排除法答题。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干扰项,把明显拙劣、不正确的答案去掉。一般而言,单项选择题只涉及一个考点,题目与正确答案几乎直接来自教材,其余干扰项是命题者自行设计的,所以在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很容易确定正确答案。
例如:不能作为会计信息输出介质的是( )。
A. 显示器 B. 投影仪 C. 扫描仪 D. 打印机
显然,在本题四个选项中,扫描仪是输入设备,是不可能作为会计信息的输出介质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不知道其他三个选项能否作为会计信息的输出介质,根据排除法也能确定该题的C选项是错误的。正确答案为C。
(3)使用比较法答题。运用比较法,直接把各项选择答案加以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集中考虑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关键所在。
例如:下列各组设备中,全部属于输入设备的一组是( )。
A. 键盘、磁盘和打印机 B. 键盘、扫描仪和鼠标
C. 键盘、鼠标和显示器 D. 硬盘、打印机和键盘
首先,比较题目的四个选项可发现,键盘是每个选项中都有的,那么它一定是输入设备,不需要再考虑。其次,如果你知道打印机不是输入设备,A和D选项就可以轻易地排除。剩下的B和C两个选项中都含有鼠标,可见鼠标必属于输入设备,不需再考虑。最后剩下的是扫描仪和显示器,二者比较,就可以很容易得出本题正确答案为B。
(4)猜测正确答案。如果想尽方法仍然无法确定哪个是正确答案,则可以运用考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猜测。因为我们没有答错题罚分的规则,所以,不选答案肯定不会得分,而选择之后,则有可能得分。在用猜测法之前,先看一下是否有可以排除的选项,一般来说,排除的项目越多,猜对答案的可能性就越大。
(六)多项选择题答题技巧
多项选择题的分值较高,是考生得分和失分的关键。由于涉及多个正确答案,因此要求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较高,相对单项选择题来讲有一定难度。但是多项选择题的答题技巧与单项选择题基本一致,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多选题评分标准为多选、错选、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因此考生要慎重选择,充分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认真阅读和分析每一个选项。
(2)多项选择题不需要像单选题那样只选完美答案,只要答案的说法是正确的,就可以选择。
(3)多项选择题,顾名思义,其正确答案至少包含两个选项,如果在选择时已经能够准确地排除掉其中两个选项,那么可以毫无疑问地将剩下的两个答案作为正确答案进行选择。
(七)判断题答题技巧
判断题的评分标准,一般判断正确的得分,判错或不做判断的不得分,但也有部分地区判断错误可能会倒扣分,这需要考生特别注意。如果对某道题实在没有把握,判错又会扣分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放弃判断。除此之外,在不扣分的情况下,考生不确定答案或是根本没有时间阅读题目的情况下,也一定要猜测一个答案,这样还有50%的答对概率。
除此之外,做判断题还可采用以下技巧。
(1)运用大概率事件。有统计表明,在一份标准化的试卷中,很少有判断题的结果全部为“错”,或全部为“对”。因此,当你的判断结果全是同一个答案时,你就要慎重了。也就是说,一份有10道判断题的试卷,如果你已经确定其中的6、7道题是错误的,则没有把握的题就选“对”。
(2)找出题干中的绝对和相对概念。判断题通常是要求考生判断所陈述的某条事实的准确性,或判断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事实、事件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正确性。要构思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命题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某个命题是正确的,那么它必须是全部正确的。因此,判断题中出现的绝对语气或相对语气的词,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判断题中含有绝对的意思,这道题很可能是错的,如“计算机只要有显示卡,显示器就能正常工作”“计算机会计与手工会计的目的、原理基本一致,连账务处理程序也完全一样”。判断题中含有相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对的,例如“在Word编辑状态下,可以通过双击状态栏上的‘改写’按钮将系统从插入状态转换为改写状态”“同时打开多个窗口时,可以通过任务栏在各窗口之间切换”。统计表明,大部分带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对”的可能性小于“错”的可能性。当你对含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不能做出判断时,想一想是否有什么理由来证明它是正确的,如果你找不出任何理由,“错”就是最佳的选择。
(3)题目包含多个层次,只要有一处错误,该题就可以判断为错误。因此,只要能确定题目叙述中有一点是不正确的,即使其他的叙述无法判断对错也可以将该题判为错误的。例如:凭证编号按年编号,可以统一编号,也可以按每类凭证单独编号。该题中包含三条信息,即凭证编号按年编号,凭证可以统一编号,可以按照每类凭证单独编号。不论你是否知道凭证可以统一编号,是否能够按照每类凭证单独编号,但只要确定凭证编号是按月编号,而不是按年,就可以立马判定该题目是错误的。
本书由吴琼组织编写,同时参与编写的还有陈浩、黄维、金宝花、李阳、程斌、胡亚丽、焦帅伟、马新原、能永霞、王雅琼、于健、周洋、谢国瑞、朱珊珊、李亚杰、王小龙、张彦梅、李楠、黄丹华、夏军芳、武浩然、武晓兰、张宇微、毛春艳、张敏敏、吕梦琪、郝畅,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于编写时难免存在疏漏,希望各位专家和考生能够予以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