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2010年3月,我接到清华大学出版社一个编辑的邮件,邀请我编写一本高校美术教材。当

时,我院“色彩构成”是省级精品课程,我是主讲教师,在教学一线讲授“色彩构成”课程多

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对“色彩构成”课程教学改革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所以把选题定为《色

彩构成》,希望编一本更适合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色彩构成》新教材。我联系了湖南人文科

技学院美术系的邹少灵教授、罗娇老师,怀化学院美术学院的邱大平教授、成雪敏教授,再加上

我院的王志成副教授,组成了一个以教授为主体的强大编写团队,历时一年有余,经过多次修

改,最后编写了这本教材,并得以正式出版。

编写之初,也没有去想会是什么结果,只是觉得清华大学出版社是国内一流的出版社,不把

书编好,对不起清华大学出版社对我们的信任,所以编写团队尽了最大的努力,书中凝聚了大家

的智慧和心血。书出版后,反响很不错,5年时间里,本书第一版已经第14次印刷;曾进入当当

网等网络书城的畅销书排行榜,从当当网的1400多条评论中可以看出读者对本书的肯定和期待,

这让我们倍感欣慰。

随着时间的推移,教材的局限性逐渐地显现出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不少

图例较老旧,特别是一些电子产品的设计图例,时代的烙印很明显;第二是教材出版后已过去了

5年的时间,“色彩构成”课程研究领域的新成果没能得到体现;第三是个别的文字表述还可以

进一步完善精确。因此,本次修订再版主要是在原有框架的基础上,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方位

修订,增加了国内外设计界近年来优秀的设计范例,使之更能贴合这个时代,更具现代意识。

本次教材的修订工作主要由我完成,由于水平有限,本教材肯定还有不少问题,敬请读者批

评指正。

叶经文

第一版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国各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呈现出空前繁荣

的景象。在这样的背景下,构建一套合适的课程体系对于我国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无疑具有深刻的

意义。色彩构成与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一起被称作三大构成,在艺术设计的课程体系中处于基础

地位。

如今,高校教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色彩构成》教材有几百种,它们在基本的理论

和内容体系上是一样的,不过在具体的训练环节上却形成了各自的特色。本教材在综合前人研究

的基础上,吸收了近几年来色彩构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把深奥的理论与图例结合起来,使

得理论讲述实用、简洁明了;实践部分形成完整体系,由浅入深地进行训练,并最终走向设计

应用。

本书共分为7章:第1章为色彩构成概述,讲述了色彩构成的定义、产生与发展及其与艺术设

计的关系;第2章为色彩的基本原理,系统阐述了色彩产生的原理及色彩的表示体系等方面的内

容;第3章讲述了色彩推移的特点和种类,并以设计实例来说明色彩推移的应用;第4章的主要内

容为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原理,色彩对比与调和的方法;第5章为色彩构成的综合训练,从换调训

练、色彩的空间混合、色彩的采集与重构、色彩的肌理表现等几个方面训练学生应用色彩进行设

计的能力;第6章讲述了色彩心理的基本原理,通过大量实例、练习理解和应用色彩心理,为设

计服务;第7章为设计色彩的应用技术研究,把色彩构成与设计实践的应用技术进行了结合。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用书,也可作为艺术设计工作者和艺术爱好者的

自学参考书。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怀化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衡阳师范学院师生的大力支持。本书的

编写与分工如下:第1章、第2章由邱大平教授、成雪敏教授编写,第3章、第5章由叶经文教授编

写,第4章由邹少灵教授、罗娇老师编写,第6章、第7章由王志成副教授编写。提纲由王志成副

教授提供,叶经文教授进行了最后的统稿工作。参与本书编写工作的还有崔文学、张海霞、胡

容、赵晶晶、郭中超、肖剑锋、陈旭辉、蒋君兰、张小川等老师,王维航、陈立等同学提供了大

量图例,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