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第2版前言

本书在第1版基础上修订而成。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的需要,本书力求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相结合。在第1版的基础上,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建设,增加了贴近实际的应用实例。通过本书的学习,学生能在规定学时内掌握具有实用价值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为适应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书中穿插了典型例题和习题,并提供了多媒体教学课件。

本书共8章,第1、2章由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李晓江编写,第3章由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申倩伟编写,第4~6章由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渠丽岩编写,第7、8章由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李文燕编写,全书由渠丽岩担任主编,并完成全书的修改及统稿,李晓江担任副主编。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李维祥教授、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许学东教授的多方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参与第1版编写的所有老师表示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众多读者提出的宝贵意见,也查阅和参考了众多的文献资料,得到许多教益和启发,在此向广大读者和参考文献的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本书在编写过程和出版过程中,还得到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版虽有所改进提高,但离教学改革的要求距离尚远,殷切希望使用本教材的师生和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7月

第1版前言

本书是“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应用型本科教材精选”的规划教材。本书旨在贯彻实施“质量工程”,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

本书充分考虑应用型本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根据计算机专业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学习特点,着重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按照循序渐进原则,突出“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应用”的应用性教学,教材内容以适量、实用为度,注重理论知识的运用。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叙述简练,概念清晰,通俗易懂,便于自学。对于数字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做到步骤清楚,结果正确,在例题的选择上力求深浅适度、接近实际应用并具有典型性。

全书突出知识性、系统性与趣味性相结合。每章开头的 “趣味知识”,介绍了电子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重大事件以及电子技术前沿科技展望等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加社会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素养。在每一章最后都有与课程知识相关的故障诊断、数字系统设计等知识,以求尽量缩短学校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距离。

本书共8章,第1、3章由天津理工大学代红丽编写,第2章由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高夕庆编写,第4、5章由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渠丽岩编写,第6~8章由南开大学任立儒编写,全书由渠丽岩担任主编,完成全书的修改及统稿,本书由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孙富元担任主审。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王慧芳教授、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朱耀庭教授、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常守金教授的多方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查阅和参考了众多的文献资料,得到许多教益和启发,在此向参考文献的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本书在编写过程和出版过程中,还得到清华大学出版社和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殷切希望使用本教材的师生和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者

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