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审委员会
顾问: 李澎林潘海涵
主任: 张聚
副主任: 宋国琴蔡铁峰赵端阳朱新芬
编委: (按姓氏笔画为序)
王洁王荃冯志林成杏梅
刘均刘文程刘勤贤吕圣军
杜丰杜树旺吴艳何文秀
应亚萍张建奇陈伟杰郑利君
宗晓晓赵建锋郝平金海溶
姚晶晶徐欧官郭伟青曹平
曹祁傅永峰鲍卫兵潘建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软件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和思想观念。当前,以工业4.0、两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产业和技术革命,把信息时代的发展推进到一个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更为深远的新阶段。
在新的产业和技术革命的背景下,社会对于高校人才的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以及高校的转型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2015年,浙江省启动应用型高校示范学校建设。通过面向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建设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和实践能力,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通过坚持“面向需求、产教融合、开放办学、共同发展”的高校发展理念,围绕一流的应用型大学建设和一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实效。
作为应用型高校转型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本套规划教材着眼于应用型、工程型人才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在应用型高校建设中一系列人才培养工作的探索和实践的总结和提炼。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直接指导和关怀下,编委会依据社会对于电子信息和计算机学科人才素质和能力的需求,充分汲取国内外相关教材的优势和特点,组织具有丰富教学与实践经验的双师型高校教师成立编委会,编写了这套教材。
本套系列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教材具有创新性。本系列教材内容体现了基本技术和近年来新技术的结合,注重技术方法、仿真例子和实际应用案例的结合。
(2) 教材注重应用性。避免复杂的理论推导,通俗易懂,便于学习、参考和应用。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加强应用型知识的讲解。(3) 教材具有示范性。教材中体现的应用型教学理念、知识体系和实施方案,在电子信息类和计算机类人才的培养以及应用型高校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具有广泛的辐射性和示范性。
(4) 教材具有多样性。本系列教材既包括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的课程,也包括相应的实验和技能课程,以及大型综合实践性学科竞赛方面的课程。注重课程之间的交叉和衔接,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5) 本套教材的编著者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他们大多是从事一线教学和指导的、具有丰富经验的双师型高校教师。他们多年的教学心得为本教材的高质量出版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套系列教材的出版得到了浙江省教育厅相关部门、浙江工业大学教务处和之江学院领导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和广大骨干教师的积极参与,得到了学校教学改革和重点教材建设项目的资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希望本套教材的出版能够在转变教学思想,推动教学改革,更新知识体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为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建设提供课程支撑。由于电子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本套教材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和广大师生批评指正。
高等学校计算机类创新与应用型规划教材编审委员会
2016年10月C语言程序设计应用广泛,其丰富的功能、良好的兼容性一直备受程序设计者的欢迎。C语言程序设计是高校理工科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也是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主要科目之一。
该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本书重点突出应用与实践,为初学者学习C语言提供了丰富的典型案例,为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中的编程习题提供了参考程序,根据各章内容设计了相应的实践环节,并编写了模拟试题,供教学选择。本书力求结合主教材内容,将理论应用于程序案例中、融于实践中,内容清晰,针对性强,便于学习。
全书共分11章,每章均安排了3部分内容,第1部分(各章第1~3节)内容为典型应用案例,结合所学理论编有若干典型程序,以巩固知识点;第2部分(各章第4节)内容为样题及参考程序,结合教材程序习题给出参考程序,便于参考学习。第3部分(各章第5节)内容为实践习题,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精心设计了实践环节。本书附录部分为多套模拟试题,以供选用。
本书是《C程序设计》(ISBN: 9787302460077)一书的教学指导用书,各章节与教材相对应,是学习和实践该课程的必备用书。本书既可作为《C程序设计》一书的配套教学用书,也可独立使用,还可作为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教学或参考用书。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专家及同行的大力帮助,他们对本书内容的组织和编排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清华大学出版社为本书的出版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