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高屋建瓴地指出:“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加快信息化发展,已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践行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战略举措和必然选择,我国信息化在“十三五”期间必将得到快速发展。

  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第三部分“改革创新驱动教育发展”中,专门拿出整整一节论述“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在该节中,更是明确提出“支持各级各类学校建设智慧校园,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

  高校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排头兵,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创新前沿。春江水暖鸭先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作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注于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学术组织,较早就认识到:当前阶段我国高校信息化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主旋律,由“数字校园”向“智慧校园”提升已成为高校信息化的必然趋势。因此,我分会把深入研究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规律,深入探讨高校信息化发展的新思路,引领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作为分会当前阶段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2015年5月,我分会组织近百所会员高校和企业成立了“智慧校园研究专项工作组”,全面启动对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研究与应用推动工作。工作组两年中组织了六次专题研讨会和四届全国性的“高校智慧校园研讨会”,就智慧校园基本概念、体系结构、系统模型、关键技术等各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和广泛交流。工作组骨干成员积极开展智慧校园建设理论、技术与方法研究,2016年年底,承担的教育部—中移动科研基金项目 “数字校园规范与高等学校智慧校园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验收,提出了高校智慧校园体系结构和技术参考模型,创新的课题成果与研究方法得到了验收专家的高度肯定;承担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专项重大研究课题 “智慧校园服务框架和服务标准研究”通过了高教学会组织的验收,同样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研究成果《高等学校智慧校园技术参考模型》于2016年3月成功申请到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的教育行业标准项目立项,项目编号CELTS-201604,完成标准WD2.0版研制,已在标委会网站发布;研究成果《高等学校智慧校园服务框架参考模型》和《高等学校智慧校园评价指标体系》正在申请行标立项中。

  为了进一步加强智慧校园研究,促进会员单位之间交流智慧校园建设经验,工作组决定征集高校智慧校园应用案例,选拔优秀案例编撰成册,出版本案例集。在编委会的努力下,第一辑共收录来自全国25所高校的26个案例中的18个优秀案例,涵盖了智慧校园诸多应用领域,是各高校智慧校园建设应用的经验之谈,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过去的几年中,我分会会员高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深入研究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理论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因地制宜地开展智慧教室、智慧校园卡、智慧公寓、智慧学习、智慧服务、智慧实验、智慧管理等多种智慧校园应用系统建设,开创了智慧校园建设应用的新局面。希望案例集的出版能够起到集聚智慧、抛砖引玉的作用,把各高校的成功经验向兄弟高校推广,用它山之石,攻己之玉,为学校智慧校园建设应用添砖加瓦,共同促进我国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理事长

智慧校园工作组组长

蒋东兴

2017年2月25日于北京

前    言

  高校信息化已进入智慧校园建设新阶段,高校信息化的建设与运维模式需要创新发展。2015年5月15日,成立了智慧校园研究专项工作组,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为凝聚高校智慧校园研究力量、加强高校信息化发展趋势研究而成立的专项工作组织。智慧校园研究专项工作组在向前探索的时候,必须特别重视标准规范的建设。每年组织两次针对性非常强的专题研讨会,根据需要制定智慧校园方面的标准规范,每两年左右出版一本案例集,用于记录交流智慧校园建设发展的演进过程。

  智慧校园建设是高校信息化的必然趋势,需要我们重点研究和实践。众所周知,大平台、微服务、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技术已经成为了当前阶段高校信息化开展落地实施的事情,而非概念了。智慧校园怎么建??高校信息化进入了智慧校园建设新阶段,建设与运行模式都需要创新,不能再依赖数字校园阶段的旧有模式了。那么,在智慧校园阶段,我们高校信息化工作建设模式是什么?运行模式是什么?这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

  2016年6月,教育部研究制定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建成覆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和相关教育机构的国家教育管理信息化体系,实现教育基础数据的‘伴随式收集’和全国互通共享。要推动管理信息化与教育教学创新的深度融合,在提高教育管理效能的基础上,实现决策支持科学化、管理过程精细化、教学分析即时化,充分释放教育信息化的潜能,系统发挥信息化在政府职能转变、教育管理方式重构、教育管理流程再造中的作用,促进政府教育决策、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推动教育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为深化落实《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教育部于2016年7月发布了教育部关于中央部门所属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见,其总体目标为:到2020年,中央高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更加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协同育人机制更加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形成制度化成果,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教师培训体系实现制度化、专业化、网络化,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取得新进展,高等教育发展更加协调,涌现出一批社会公认、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科教育高校。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的智慧校园专项工作组每年两次针对当前智慧校园热点问题举办研讨会,从中揭示高校智慧校园发展的趋势,工作组组长蒋东兴理事长提出的智慧校园成熟度模型,将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状态划分为不同阶段,并给出各阶段的关键特征和阶段描述。该模型将智慧校园划分为萌芽阶段、集成阶段、融合阶段和创新阶段四个阶段。智慧校园一般情况下会逐级演进,其成熟度逐级提高。该模型可用于智慧校园的评估工作,也可以指导智慧校园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

  本案例集的成功出版,是一次难得的智慧校园探索的集中展现,一次萌芽阶段的启迪,有助于逐步形成健全的“智慧校园”理论体系、技术架构、标准规范、服务框架和应用服务模式,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好的技术和服务支撑,为全国高校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指导,进而推动我国高校信息化不断持续快速发展。

  为有效组织本案例集的选编出版工作,智慧校园研究专项工作组成立了案例集编委会。编委会面向全国高校征集优秀案例。第一辑以智慧校园应用规划设计为主,实际应用案例为辅,借助互联网技术加强内容创新,通过数字化生产流程和运营平台的搭建,使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及其他多媒体有机结合,逐渐形成完整准确的案例知识服务体系,可实时更新,具有多种呈现形式,构建案例编纂标准体系和案例集知识体系标准,逐步完成案例集流程管理各项标准的制定。通过本案例集的出版,对高校信息化当前阶段怎么走应该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本案例集共征集到26个,经专家评审最后遴选出18个案例,基本都属于部分智慧类技术在少数业务领域得到应用。虽然案例相互之间处于孤立状态,但都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与智慧性,如智能终端、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虚拟映像、社交网络、知识管理、商务智能、App等智慧校园关键技术应用案例,分别在数据分析、一站式服务、数据服务、物联网应用、社交网络应用、教学信息化、科研信息化、一卡通应用、整体规划、跨部门协同应用等智慧校园的架构和应用领域得以实践。 

  本案例集的征集工作得到了学会青年工作部委员们的大力支持,第一辑采取各区域委员推荐案例原则,在此表示感谢!

  本案例集的选编工作,以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为基础,整理编排了众多智慧化高校的优秀案例。同时也感谢积极参与智慧校园建设的会员企业,尤其感谢上海智隆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对我们案例编选工作的大力支持。我们将不断努力改进,继续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后续案例的遴选和编撰工作,争取对智慧校园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编委会

  2017年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