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私募股权(PE)来说,它们注定不会缺乏批评者。的确,PE似乎已成为金融市场的
负面典型:它们经常被戏称为“吃了兴奋剂的资本主义”,而普通合伙人(GP)或称基金经理,
则被称为“蝗虫”,至于他们最喜欢的交易方式,也被冠以“快速倒手”的名号。当媒体
将PE描绘成以减少就业机会和疯狂地加杠杆来实现资本快速增值的恶魔时,整个行业自然
会被人们所侧目。毫无疑问,现在该是清理一下乌烟瘴气、打消各种刺耳噪音的时候了。
必须让人们看到,这个行业能在其他金融工具无法提供适当、可控风险的情况下,不断消
除各种经济无效行为,将业绩不佳的公司变成更健康、更有活力的企业,或是凭借其资本
和专业能力扶持快速发展的企业。总之,必须正本清源,还私募股权应有的清白。
私募股权交易固有的复杂性,往往会让不经意的旁观者忽视其内在的成功机制,而且
理论概念本身,也很少会对私募股权投资的现实世界做出公正的评判。而整个世界显然还
未真正了解PE的运行机制。因此,本书将通过详细的案例研究,为高层管理人员及专业人
士提供一个近距离的视角,从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市场这两个层面,观察PE和风险投资基金
的合伙人如何应对挑战、攻克难关。
《私募股权案例》是《精通私募股权》的姊妹篇。作为一本专业用书,《精通私募股权》
一书以严谨的逻辑和结构,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私募股权的理论基础,这也让这本案例研究
显得更加深入浅出、鲜活生动。虽然本书是一本配套性的案例书,但即便独立阅读,也不
会让读者感到陌生,相反,只会让他们受益匪浅。而对于PE的入门者来说,将两本书结合
到一起,相互借鉴,互相参考,一定会让他们取得事半功倍的协同效应。
这本书精选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引领读者从理论表面深入PE及VC基金的投
资实践中,从第一当事人的视角感受和理解核心PE概念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本书将有助
于专业学生和公司高管了解投资私人公司的复杂过程——走过从初创到成熟的企业成长历
程,并了解PE模式的内在运作。虽然学术观念为我们构建了认识私募股权投资的必要基础,
但只有将这些概念运用到实践中,并在实践中得以落实和兑现,才是成功学习的终极验证。
本书为读者提供了大量在实践中体验和认知的机会,让读者站在全球顶级PE投资者的
视角,去面对在现实中管理PE投资所面对的一系列挑战。全书突出强调了PE投资在执行
中的诸多因素——归根结底,执行才是投资最核心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解释如何将完善
的理论模型转化为成功的投资。毕竟,PE投资者的竞争优势取决于他们能否一丝不苟地将
全球最佳实践运用到被投资公司——当然,这需要他们付出大量艰辛的努力。
在书中的每一个案例研究中,我们都能看到全球顶级PE 和VC 公司及其高级合伙人或
业内知名咨询师的影子,他们以各种方式参与到案例的撰写过程中;他们不仅对投资所面
临的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还融入了在投资中亲身经历的故事(尽管有些案例和参与
者已进行了匿名处理)。这些案例都介绍了PE 投资者为改造被投资公司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案例的范围不仅涉及欧美成熟市场的投资情况,也有来自亚洲、非洲及中欧等新兴市场国
家的经历。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的背景
本书中的全部案例已经过课堂真实辩论的严格检验,目前仍是欧洲工商管理学院
MBA、EMBA 和高管教育课程,以及其他顶级商学院的教学案例;部分内容曾获得国际案
例大奖。这些案例为全套教材创建的理论基础架构增添了色彩,为理论学习提供了背景素材,
让理论概念变得通俗易懂,也为读者提供了站在PE 和VC 专业人士的立场和视角看待问题
的机会,看看他们如何经历从基金筹集到交易执行、从改造被投资公司到最终退出投资的
全过程。
案例的初选过程动用了分布在世界各地的INSEAD 机构及其教学团队,并充分利用了
INSEAD 现有的网络和关系,尤其是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专业人士。案例研究的范围涉及
PE 对如下领域和地域的投资:
● 印度的早期创业企业和风险投资公司;
● 中东地区的中小企业;
● 美国及欧洲的收购项目;
● 欧洲和新兴市场的重组项目;
● 越南的食品及饮料项目;
● 澳大利亚的房地产项目;
● 非洲的农业项目;
● 欧洲养老基金PE组合的优化项目;
● 东欧地区主权财富基金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