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本书是一部贯穿化学元素知识、打破科学人文界限的作品,力求在引导读者进行理性思考的同时,也可以传达化学本身之美。本书的主线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前36个元素,深度还原一线教师平时上课的场景,希望让广大读者看到教师在一线教学场景下如何深度拓展学生思维,营造教学相长的全新教学氛围,同时给予读者一定的科普知识启发。

地球上目前公认的元素共计118种,这些元素在生活当中为世界增添了亮丽的色彩,而最让人着迷的是,仅有百余种元素,竟然构成了世界万物,构成了生命。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又是如何组合成为我们这样的万物之灵的?本书将为读者插上想象的翅膀,站在每个元素的角度,想象它们所在的世界。每个元素、每个原子,也如同我们人一样,无时无刻不在分离、结合、竞争、合作,从而使自身的能量降低,能够存在更长的时间。每个元素背后,都有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通过本书,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个元素背后的科学发现史。本书特意在每个元素章节中都加入了该元素的命名来由、寓意,以便深入挖掘元素名称背后的文化内涵,让更多的读者喜欢上化学这门学科,了解化学元素的奇妙。

什么样的人适合阅读这样一本书?

对化学抱有一点兴趣的朋友,请尽情地在这本书中享受阅读的乐趣,书中率真的同学们将向你逐步展示出一个美妙的化学世界。

对教育抱有殷切希望的朋友们,能在书中看到笔者自己关于优秀课堂的一些设想。一个老师最大的作用不是给学生答疑解惑,而是给予他们引导,让他们能够真正走进科学的殿堂。而真正让每个人都有收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笔者仍然在不断促使自己去尝试。

喜欢了解科学史上名人逸事的朋友们,可以在本书中读到科学家们的诸多趣事,了解古今中外令人振奋的科学成就。

喜欢读一读化学小说的朋友们,也可以看看每个元素章节之后的元素小说,那是笔者根据元素性质特点,将各个元素性格拟人化,并进行大胆想象之后写成的短篇小说。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我们的普通书籍是满足不了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渴求的,学生本身也不愿意去记忆复杂的公式和方程式。对于很多人而言,真正有用的是学习化学知识过程中的故事和学科思维。笔者尽全力在本书中引入一些常见的化学思维方式,以求能够启发更多学生正确认识化学这门学科。

长期以来,化学这门学科一直困扰着很多学生的学习,主要是化学这门学科至今没有一个特别好的知识体系,基本都是杂乱无章的知识框架,逻辑性不如数学和物理,趣味性又不如生物。在高考背景下,化学题目的难度日趋加深,让很多学生失去了学习化学最初的快乐。

如果你是一名对理科感到苦恼的中学生,

如果你是一名孩子刚刚接触化学的学生家长,

如果你是一名在学习之余希望了解更多名人逸事的科学爱好者,

请你一定不要错过这本书。

学习本身除了需要我们日复一日地不断积累外,也需要我们有无比丰富的想象力。本书可以让你在枯燥的科学中找到让人愉快的兴趣,而兴趣才是能够让人在科学道路上探索的最大动力。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妻子和家人,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就没有精力完成这本书。感谢陪我度过八年寒暑的学生,他们为我提供了全新的教学视角。另外,还要感谢行距文化的出版经理和清华大学出版社刘洋编辑,他们所给予我的写作上的指导,才让这本书得以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