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中国”系列丛书第二届编委会
主任: 张琪
副主任: 刘九如卢先和熊群力赵波
委员:
马振洲王杰王彬王智王博王毅
王立建王劲松韦莎毛健荣尹丽波卢山
叶强冯立华冯景锋朱雪田刘禹刘玉明
刘业政刘学林刘建明刘爱民刘棠丽孙健
孙文龙严新平苏喜生李芏巍李贻良李道亮
李微微杨巨成杨旭东杨建军杨福平吴巍
岑晏青何华康邹力邹平座张晖张旭光
张学记张学庆张春晖陈维林宁罗洪元
周广周毅郑润祥宗平赵晓光信宏业
饶志宏骆连合袁勤勇贾雪琴夏万利晏庆华
徐勇军高燕婕陶小峰陶雄强曹剑东董亚峰
温宗国谢建平靳东滨蓝羽石楼培德霍珊珊
魏凤〓中国史无前例的快速老龄化和同时发生的社会转型,为50后、60后这一代人未来的养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将面临与其父辈大不相同的晚年生活;无论是持续延长的期望寿命、晚年的家庭支持,还是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人力成本,都会使这一代人无法再延续上一代的养老方式。如何应对大幅度增加的晚年闲暇时间是另一个前所未有的问题。
而应对这一历史性挑战的一个必要手段,也是老龄化国情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养老的知识普及。由于我国老龄化的速度令人措手不及,大批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养老阶段的50后、60后一代人无论在养老观念、养老知识、养老规划,还是对未来养老的预期上都严重地准备不足,急需科学养老的启蒙和知识普及。《我的晚年谁做主——智慧时代的科学养老》一书非常及时地顺应了这一需求,为广大中老年读者提供了一个系统地了解科学养老知识的窗口。
目前在国内系统地阐述科学养老基本知识的书籍比较少,本书的出版有利于养老知识的普及。该书从人类寿命延长的影响、衰老的规律、第三人生、对晚年生活的预期,到科学技术在养老中的作用,覆盖了科学养老的主要内容,为广大中老年朋友提供了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科学养老知识。
作者没有采用抽象的理论阐述,而是在书中通过一个典型的60后老人退休前后的经历,向读者描绘了一系列现代晚年生活中的场景,展现了需要认真考虑并做好准备来应对的种种常见问题。这些问题涵盖了预见自己的未来衰老、财务规划、法律准备、爱好培养、晚年的健康、老年教育和旅游、互助养老、科技养老、志愿者活动和晚年的风险与应急等多个领域。其所传递的核心观念是,时代不同了,这一代老人的晚年生活需要自己把握,提前规划准备,为自己的未来负责,而不再依惯性像父辈一样盲目地依靠子女、依靠家庭。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对科学养老系统的、直观的、全面的阐述,使读者能够快速地了解新一代老人需要了解和把握的基本科学养老知识。书中的一些场景所展现的问题也恰恰是50后、60后一代人正在面临的、但经常被忽略的问题。
我们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而老龄化是这一大变革的主要问题之一,并将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作为50后、60后一代人,我们每一个人本身就是老龄化大潮中的一朵浪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发现,养老不再仅仅是如何舒适、快乐地度过一段晚年的时光,而是关系到我们生命阶段后几十年的人生经历、生命创造和价值体现。《我的晚年谁做主——智慧时代的科学养老》一书所介绍的科学养老知识正是我们晚年人生历程所必需的地图和罗盘。
希望《我的晚年谁做主——智慧时代的科学养老》一书能帮助广大的中老年朋友在规划未来时多一些信心,多一点指引,少走一些弯路,描绘出自己第三人生的生动、绚丽的画卷。
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2020年5月我的晚年谁做主——智慧时代的科学养老〓21世纪中国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人口老龄化。如果你去医院、去公园、去商场或在公交车上,你会觉得被淹没在银发浪潮里;而我们每一个人迟早也将会成为这个大潮中的一个水滴。
作为一个未富先老的发展中国家,深度老龄化不仅仅对我们的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务提出了多种多样的难题,使老龄社会的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它还通过多种方式直接影响着我们每一个已经或者即将进入晚年生活阶段的人,尤其是50后和60后这一代人。首先,随着几十年来医疗科技的大幅度进步和公共卫生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作为一个50后或60后,你的寿命会比你父辈的更长;不幸的是,你晚年生命中的非健康阶段也会变得更长,你有更长的生命阶段需要他人照护。你只有一个子女,而他或她的事业天地更加广阔,并且可能把家安在几千公里之外。因此,你不能重蹈父辈的覆辙: 对养老不做任何准备,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在晚年时会有多个子女可以依靠,帮助解决晚年生活的种种问题。而实际上,在一个高度老龄化的社会里,你甚至将不得不和更多的同龄人竞争着日益减少的养老服务资源。
在快速到来的、充满了未知和危机的深度老龄化社会里,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关系我们晚年幸福的基本问题,如何为自己未来三四十年的生活做准备。当你在退休后周游世界时,有没有想过,伴随身体的衰老,你未来的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到80岁时,你生活的重心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当你的行动因为衰老而受到限制时,你的社交对象会是谁?目前,90岁以上老人中失智的比例高达50%,你将如何面对这种可能性?是把包袱甩给子女还是自己提前做好安排?另外,还有那些高龄老年人普遍面临的无聊、孤独和病痛,你将来会怎么应对?大量的数据都在预示着未来的老龄化社会将严重缺乏养老服务人员,作为活力阶段的老人,我们又能如何为缓解这一危机对老龄社会的冲击做些贡献呢?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同时也处在一个以人工智能、5G和物联网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日益成熟并进入应用的时代,这使我们在面对老龄化的挑战时掌握着科技这一强有力的武器,获得了创造人类晚年智慧生活难得的机遇,因而使我们对未来有了充分的信心。但是,这需要我们掌握充分的科学养老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把握,会对我们享受晚年幸福生活有决定性的影响。然而,目前并没有一个理想的渠道来获得这些知识。老年大学通常不教授这些知识,普通大学也没有系统的相关课程;尤为遗憾的是,对于那些想自己通过书本或者网络来学习科学养老知识的人来说,甚至也没有一个知识体系能够供人们参考。
本书试图为那些想获得与养老有关的科学常识和方法的读者提供一个相对系统的知识介绍,这里所涉及的内容并不艰深,但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凝聚了对过去几十年来大批学者、养老顾问和实践者的大量科学发现与经验的总结归纳。我们希望本书能够激起读者进一步思考自己未来将面临的养老挑战,并且在自己或者身边家人的身上找到那些与书中的人物所面对、经历和思考的问题类似的养老场景,并积极地去寻找、整合甚至开拓应对这些问题的社会资源,为自己未来三四十年的晚年生活做好物质和精神准备。
我的晚年谁做主——智慧时代的科学养老前言本书从构思到完成的过程中,曾经获得了很多人的帮助。
首先我要感谢“物联网在中国”丛书的编委会的各位成员和主任张琪司长,使我有幸参与丛书的写作。
我要感谢中国老龄协会的吴玉韶副会长慷慨允诺为本书作序,对本书的题材和内容给予了肯定和鼓励。
本书的酝酿起源于和刘宪兰老师的一席谈话。2017年初秋,她来到我的办公室,介绍了“物联网在中国”丛书第二期的筹备工作,并建议我申请承担其中与养老相关的两本书;其中一本为面向新时期新一代养老人的科学养老知识普及的书,就是这本《我的晚年谁做主——智慧时代的科学养老》。虽然我从事养老工作多年了,但是没有刘宪兰老师的鼓励,我是不会想到在这个时候动笔写一本有关养老的科普读物的。在这里我向刘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我工作单位所在的北京理工创新高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的郑云总经理给予了极大的支持。郑总不仅积极地鼓励我写作,还组织了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文字工作上进行协助,并多次在关于写作内容的讨论中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和素材。同作为50后、60后的一员,我和郑云总经理的那些对我们未来养老的畅谈和思想碰撞也激发了我在科学养老题材上后续写作的新灵感。
本书的写作和我所在的从事养老工作的公司——北京怡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的业务发展息息相关。在近几年深入到街道和社区的公司业务活动中,我不仅有机会直接地接触到了各个年龄段的很多老人,也认识了很多从事养老管理工作的同志,和他们在养老工作上的交流与探讨,为我在本书和其他养老相关的书籍的撰写上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和思路。在这里我特别要感谢毕淑琴书记、谢清主任、郭聪利主任、赵长松主任、徐超书记和李华主任。同时我要感谢我在怡凯智能的同事,特别是顾长富、南立静、武伟林、郑岩等都对本书的完成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帮助。
我要感谢北京大学扬州校友会(筹)的同学们,在本书的写作中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我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袁勤勇编辑在本书的出版过程中提供的帮助和付出的辛勤努力。
作者202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