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在中国”系列丛书第二届编委会
主任: 张琪
副主任: 刘九如卢先和熊群力赵波
委员:
马振洲王杰王彬王智王博王毅
王立建王劲松韦莎毛健荣尹丽波卢山
叶强冯立华冯景锋朱雪田刘禹刘玉明
刘业政刘学林刘建明刘爱民刘棠丽孙健
孙文龙严新平苏喜生李芏巍李贻良李道亮
李微微杨巨成杨旭东杨建军杨福平吴巍
岑晏青何华康邹力邹平座张晖张旭光
张学记张学庆张春晖陈维林宁罗洪元
周广周毅郑润祥宗平赵晓光信宏业
饶志宏骆连合袁勤勇贾雪琴夏万利晏庆华
徐勇军高燕婕陶小峰陶雄强曹剑东董亚峰
温宗国谢建平靳东滨蓝羽石楼培德霍珊珊
魏凤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近年来,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交通运输领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及政府共同关注的热点。智能交通系统是现代高新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同时伴随着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虽然与智能交通相关的专著和教材已有很多,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需求的变化,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也在发生着变化。
本书以智能交通系统的关键技术为主线,从“感”(交通信息的感知与管理,第2章和第3章)、“传”(交通信息的交互,第4章)、“知”(交通状态的预测,第5章)、“用”(智能交通应用与系统,第6~10章)四个层面展开叙述,重点向读者呈现智能交通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共性、基础的知识,为读者构建智能交通技术的知识体系。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科研院所及企事业单位的参考用书。
本书隶属于“物联网在中国”系列丛书,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云鹏教授和武汉理工大学的严新平教授担任主编,负责全书的章节策划和统筹工作;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鲁光泉教授和武汉理工大学的吴超仲教授担任副主编,负责编写组织与统稿工作;参与本书编写工作的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从事智能交通研究的青年教师与研究生。本书第1章由武汉理工大学的贺宜负责编写;第2章由武汉理工大学的陈志军负责编写;第3章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马晓磊负责编写;第4章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田大新和段续庭负责编写;第5章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马晓磊负责编写;第6章由武汉理工大学的张晖负责编写;第7章由武汉理工大学的张存保负责编写;第8章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余贵珍负责编写;第9章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陈鹏、丁川和鲁光泉负责编写;第10章由武汉理工大学的褚端峰负责编写。此外,参与本书编写工作的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栾森、张继宇、李屹、杨洁、魏磊、戴荣健、张俊杰、蔡品隆、刘倩、周建山、韩旭、王章宇、高哈尔等研究生及武汉理工大学的熊盛光、黄子豪、张琦、陈峰、韦媛媛、曹永兴等研究生。鲁光泉教授负责本书第3、4、5、8、9章的统稿与修订工作;吴超仲教授负责本书第1、2、6、7、10章的统稿与修订工作。由于智能交通系统涉及的内容广、技术多,本书难免存在疏漏和不妥之处,请广大同行及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