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是基于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为背景,通过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根据汽车维修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而编写的系列教材之一。
本书借鉴了国际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突出“做中学、学中做”的原则,把行业能力标准作为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和鉴定标准,按照能力标准组织教学内容,着重介绍了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维修程序和故障诊断程序。本书针对学生的学习特征设计教学活动,将教学活动与模拟或真实的工作场所相融合,将动态的教学鉴定与教学评估相结合,使学生可以在“动中学、学中练、练中用”,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1.本书内容介绍
全书共分7个单元,具体内容详列如下。
单元1简单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功用、类型、组成、型号、基本术语以及工作原理等内容。
单元2详细介绍汽车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的功用、组成、工作原理、零部件拆装检测方法,故障原因、诊断及排除方法等内容。
单元3详细介绍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的功用、组成、工作原理、零部件拆装检测方法,故障原因、诊断及排除方法等内容。
单元4详细介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功用、组成、工作原理、零部件拆装检测方法,故障原因、诊断及排除方法等内容。
单元5详细介绍汽车发动机润滑系统的功用、组成、工作原理、零部件拆装检测方法,故障原因、诊断及排除方法等内容。
单元6详细介绍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供给系统的功用、组成、工作原理、零部件拆装检测方法等内容。
单元7详细介绍汽车发动机拆卸和装配注意事项、原则、步骤以及发动机常见故障的原因、诊断及排除方法等内容。
2.本书主要特色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汽车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维修程序和故障诊断程序。书中提供了大量较为翔实的图片,学生可以直观地通过原理图、实物图较快地掌握汽车发动机的相关知识,为今后从事汽车维修相关工作打下基础。本书主要特色介绍如下。
知识的全面性
在制订本书的知识框架时,就已将写作的重心放在体现内容的全面性和实用性上。因此,从提纲的制订到内容的编写力求将发动机专业知识全面囊括。
知识的实用性
本书为校企联合编写,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每个单元均根据知识点安排若干个客户委托,让学生从现实中出发,通过运用书中的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知识的灵活性
书中为每一个知识点搭配了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学习并掌握书中的知识。
知识的直观性
书中为每一类知识均准备了各种形式的微课,学生可以从书本中解脱,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生动的视频进行学习。
3. 本书的编写团队和适用对象
本书由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黄朝慧任主编,由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徐淑亮、唐鹏和贺大松任副主编,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张科以及企业的黄建川、钟斌、刘红、林文、曹玉林等参加编写。单元1由张科编写,单元2由贺大松和黄朝慧编写,单元3由唐鹏编写,单元4由黄朝慧编写,单元5由徐淑亮编写,单元6由黄朝慧和徐淑亮编写,单元7由黄朝慧编写。部分客户委托由企业的黄建川、钟斌、刘红、林文、曹玉林参与编写,最后由黄朝慧负责统稿。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教材,也可作为企业培训教材,还可供广大汽车专业的从业人员和汽车爱好者参考使用。
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在编写过程中难免有疏漏、不妥之处,欢迎各位专家读者斧正。
编者
202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