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这就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塑造社会成员的健康人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提高社会文明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2018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规范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义和利、群和己、成和败、得和失,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特编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编者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在参考和借鉴相关先进理论成果的基础之上,结合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实际心理需求,基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编写原则撰写而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共包含10章,分别为:①走进心理健康;②拥抱我的大学;③认识自我 积极成长;④绽放人格魅力;⑤我的情绪我做主;⑥做个受欢迎的人;⑦培养爱的艺术;⑧无畏挫折 积极抗压;⑨放飞职业生涯;⑩爱生命 爱自己。每一章均包含本章导读、案例、知识拓展、课堂活动等模块,为教师教学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大学生提升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创造了有效途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由山东青年政治学院高峰、石瑞宝任主编,李洁、孙清平任副主编,高峰、石瑞宝负责全书的结构设计和大纲制定,李洁、孙清平负责统稿和内容完善。各章编写分工如下:李洁与赵新燕编写第一章和第七章,吕春苗编写第二章和第五章,王雯雯编写第三章和第十章,陈晨编写第四章和第九章,夏晓丽编写第六章和第八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许多相关书籍和研究成果,在此对相关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不当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2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