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在2011年以前,HTML 5和CSS 3看起来还遥不可及,如今很多公司都已经开始运用这些技术了,Chrome、Safari、Firefox、JE和Opera等主流浏览器已经逐步实现对它们的支持。从前端开发技术来看,互联网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Web 1.0以内容为主的网络,主流技术是HTML和CSS;第二个阶段是Web 2.0的Ajax应用,热门技术是JavaScript和DOM;第三个阶段是现在的HTML 5和CSS 3技术,这两者相辅相成,使互联网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所以如果想从事网页设计或网站管理相关工作,就必须学习并掌握HTML、CSS和JavaScript技术。本书紧密围绕网页设计师在制作网页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和应该掌握的技术,全面介绍了使用HTML、CSS、JavaScript进行网页设计和制作的各方面内容和技巧。在讲解时采用了最新的HTML 5规范和CSS 3标准,并以Chrome浏览器为主要测试环境。

本书内容

  本书共分为12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1章  初步认识HTML 5。本章首先带领读者了解网页设计的基础知识和Web标准布局知识,然后介绍从HTML到XHTML再到HTML 5的过渡,之后对HTML 5的语法变化作了详细介绍。

  第2章  HTML 5网页结构。本章主要介绍HTML 5中新增与网页结构相关的元素,包括头部元素、结构元素、语义元素、节点元素和交互元素、全局属性。

  第3章  HTML 5表单应用。本章主要介绍HTML 5中新增的表单输入类型、表单属性、表单元素和表单验证方式。

  第4章  HTML?5多媒体应用。本章主要介绍如何使用HTML 5新增的video元素和audio元素播放视频和音频。

  第5章  HTML?5绘图应用。本章主要介绍使用canvas元素对图形进行各种绘制,像绘制三角形、文本、渐变和阴影等,还介绍了操作图形的各种方法,像坐标转换等。

  第6章  HTML?5数据存储。本章主要介绍HTML?5中新增的两种数据存储方式,即Web存储和本地数据库存储。

  第7章  HTML 5文件和拖放。本章主要介绍HTML 5的文件新特性,主要包括允许选择多个文件、读取文件的信息和内容、实现文件上传以及判断是否在线等;最后介绍了如何对元素进行拖放。

  第8章  CSS 3新增选择器。本章主要介绍CSS 3新增选择器的使用,像属性选择器、伪类选择器和伪对象选择器等。

  第9章  CSS 3修饰文本和背景。本章主要介绍CSS 3中新增的背景、边框、字体、颜色等相关属性,例如与背景有关的background-clip、background-size、background-origin属性,与边框有关的border-radius、bobx-shadow、border-image属性,等等。

  第10章  CSS 3变形、过渡和动画。本章主要介绍CSS 3的动画功能,包括变形效果、过渡效果和动画帧等。

  第11章  CSS 3布局属性。本章主要介绍CSS 3中的新增布局属性,例如多列布局属性、盒模型布局属性等。

  第?12?章???JavaScript脚本编程快速入门。本章主要介绍JavaScript的基础知识,包括JavaScript语言的语法规则、运算符、流程控制语句、常用函数、常用对象及常用事件等内容。

本书特色

  本书中采用大量的实例进行讲解,力求通过实际操作使读者更容易地制作出前端页面、设计出页面样式和操作页面脚本。本书难度适中,内容由浅入深,实用性强,覆盖面广,条理清晰。

1. 知识点全

  本书紧紧围绕前端的HTML 5、CSS 3和JavaScript展开讲解,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 实例丰富

  本书实例丰富,既能体现出知识点,同时又录制了相应的微视频,让读者能轻松地进行学习,并能灵活地应用到实际的软件项目中去。

* 应用广泛

  对于精选案例,给出了详细步骤,结构清晰简明,分析深入浅出,而且有些程序能够直接在项目中使用,帮助读者进行二次开发。

* 基于理论,注重实践

  在讲解过程中,不仅介绍理论知识,而且在合适位置安排综合应用实例或者小型应用程序,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来加强读者的实际应用能力,巩固开发基础和知识。

2. 贴心的提示

  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本书还穿插了一些提示、注意和技巧等小板块,体例约定如下。

* 提示:通常是一些贴心的提醒,让读者加深印象,或提供建议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 注意:提出学习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些知识点和内容,或者相关信息。

* 技巧:通过简短的文字,指出知识点在应用时的一些小窍门。

  本书由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张润花、赵培植、王尚瀛主编,其中,张润花老师负责编写了第2、3、4、9章,共计173千字;赵培植老师负责编写了第5~8章,共计167千字;王尚瀛老师负责编写了第1、10、11、12章,共计129千字。其他参与本书内容整理及设计的人员还有郑志荣、侯艳书、刘利利、侯政洪、肖进、李海燕、侯政云、祝红涛、崔再喜、贺春雷等,在此表示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精益求精,但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