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实验法是进行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做心理学实验的课程。在心理学研究中做实验,就像在物理学、生物学研究中做实验一样,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求实作为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能够促使科学家脚踏实地;创新作为科研的发展动力,可以推动科学家敢于突破,因此,科研工作者必须秉持求实创新的态度。心理学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具有主观性与能动性,正是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使得不了解的人往往怀疑心理学的科学性,容易与算卦、占卜联系在一起。学习实验心理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科学严谨、不断探索、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讲授过“实验心理学”的老师有这样的体会,这门课程的内容繁多,在讲授课程过程中,要帮学生回顾其他课程(如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的知识,同时要指导学生进行心理实验操作,批阅实验报告。在选取授课内容,尤其是面对感知觉、记忆、思维与情绪情感等实验教学内容时,该讲到什么程度,确实有难以取舍之感。当张厚粲先生得知我教授实验心理学课程时,曾说“这是一门出力不讨好的课”。可见,先生对这门课程的教学难度也深有同感!

学过心理学的学生普遍反映,在所有心理学专业课程中,实验心理学是比较难掌握的一门课,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这门课程的内容多,且不统一,不同的教材有各自的侧重点,学生学起来有点无所适从。毫无疑问,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中最重要的方法论课程,这不仅仅因为实验方法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主流方法,还因为实验心理学是把心理学研究方法论中的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等课程完全融合起来的一门课程。

教授实验心理学课程需要将理论教学与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操作结合起来,但通常在教学中,可能存在理论教学与实验指导脱节的现象。因此,在这本《实验心理学》教材中,我们在每章(第一章除外)的内容后增加了与理论紧密联系的实验操作内容,便于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指导有机结合;同时,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对实验方法,尤其是实验设计的理解,在每章(第一章除外)的内容后增加了案例分析。编写这本《实验心理学》教材时,我先拟定了编写大纲与各章节题目,然后邀请了多所高校的老师进行了讨论,参编教师均具有多年实验心理学课程教学经验,都具有高级职称。经大家讨论后,写作分工如下(按章节顺序):第一章由山东师范大学李寿欣编写,第二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由山东师范大学汪海玲编写,第三章、第八章、第九章由曲阜师范大学牛盾编写,第四章由济南大学贾广珍编写,第五章由山东师范大学李寿欣、任衍具编写,第六章由山东师范大学李寿欣、张倩编写,第七章由任衍具、李寿欣编写,第十章由任衍具编写,第十一章、第十三章由聊城大学赵立军编写,第十二章由张倩编写。分工后,大家用两年多的时间完成初稿,并于2023年5月在山东师范大学举行了线下统稿会,所有作者参加了会议。会上大家对各章节的修改进行了热烈讨论,并达成了统一意见。会后,大家将修改稿陆续返回,由主编李寿欣教授、副主编牛盾教授和赵立军教授、任衍具副教授,对每章进行了详细的阅读与修改,或提出修改意见,并将修改意见返回每位作者。2024年8月,李寿欣、牛盾、赵立军和任衍具参加了在山东师范大学举行的线下会议,对每章进行最后的修改并定稿。任衍具协助主编做了大量的组织工作。本书提供配套资源,扫描下方二维码可下载。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和引用了很多著作、论文与教材等文献资料,在此谨向相关作者表示由衷感谢!限于时间和水平,本书难免存在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指正。反馈邮箱:shim@tup.tsinghua.edu.cn。

李寿欣

2024年8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