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碳管理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特别是碳交易市场建立的驱动下,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实践性的特点。在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下,企业碳管理的理论、策略和方法,已经应用在一些先行企业,但仍有很多企业因缺乏碳管理理论与方法指导而难以实践。2022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适时反映了市场对双碳人才的迫切需求,企业碳管理课程开发与建设势在必行、意义非凡。
本书共分10章。第1、2章,介绍企业碳管理的背景与意义、内涵与特征、目标和内容、理论基础及基本原理;第3章介绍企业碳管理体系的构建、运行与优化;第4—7章介绍企业碳管理体系的四个重要方面,包括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碳交易管理与碳中和管理的具体方法与路径;第8章介绍碳金融背景下企业绿色融资的策略与途径;第9章整理了不同类型的企业碳管理实践案例;第10章介绍企业碳管理的相关法律与政策、碳服务市场与碳交易市场发展状况。围绕企业碳管理目标实现的知识需求,构建企业碳管理理论框架,体系新颖而完整。
企业碳管理是应用型学科,强调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实操能力,因此,本书采用了较多的案例,每章有引导案例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特别是第9章在收集各类企业碳中和报告或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responsibility corporate governance,ESG)报告基础上,系统性整理开发了各类企业碳管理案例,对企业碳管理实践有重要启示。此外,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不少企业碳管理实践的心得体会、经验总结类文章和报告,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企业碳管理的重点、难点及思路与举措。
本书的编写分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谢雄标负责全书的框架设计、统稿和校对工作,并编写第1、2、3、7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教授齐睿编写第4、5、6、8章;湖北省电力企业服务协会秘书长邹露编写第9、10章。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全国碳交易能力建设培训中心、湖北省碳排放交易中心、湖北省电力企业服务协会、华碳咨询(武汉)有限公司等单位和相关人员的支持,他们提供了大量一手材料,提出了有益的意见,为本书的完成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借鉴了企业碳管理的很多最新研究成果。在此,谨向企业碳管理领域各界先行者致谢。
本书在资料收集、图表制作、文字校对等方面得到了多位学生的帮助,在此向研究生孙静柯、李佳璇、刘金涛、刘术怡、戴晨阳等表示感谢!本书得到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碳中和与高质量发展管理交叉学科计划、工商管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项目基金的资助。特别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的朱晓瑞编辑,给予本书很多指导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难免有欠妥与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谢雄标
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