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物理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这并不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物理学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它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这是教科书给出的答案。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十分有趣”,老师会精心挑选图片、视频,展示各类有趣的物理现象,再拿出仪器做几个“神奇”的实验。在成功引起学生的兴趣后,再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阐述物理在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应用。

多年以来,我的物理课首秀都是这样亮相的。但是,物理第一课只能是这样的吗?

直到有一天,我在朋友圈刷到一个小视频。这是一个很普通的视频:几只大白鹅悠然自得地浮在平静的水面上,慢慢地消失在远处。

那一刻,我想到:如果即将学习物理的学生看到这个画面会想到什么?

或许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首朗朗上口的《咏鹅》可是学龄前儿童的必读篇目。

或许是“王羲之爱鹅”的名人佚事,或许是“朱元璋蒸鹅杀徐达”暗黑传闻。——这是历史迷的专长。再专业一点儿,或许还知道鹅是人类驯化的第一种家禽,时间可以追溯到三四千年前。

或许是“鹅是鸟纲雁形目鸭科动物的一种。头大,喙扁阔,前额有肉瘤。脖长,尾短,脚大有蹼。食青草,耐寒,善于游泳……”——这是生物课上的内容。

或许是“有若干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多少只鸡和兔? ”(呃,错了,是鸡。不过也说得过去,鹅和鸡都是两条腿嘛!)——显然,这是数学课上的常见题。

或许是“头戴红帽子,身披白袍子。走路摆架子,唱歌伸脖子。”又或许是“一群大白鹅,扑腾跳下河。河水涨起来,一起浮上坡。”——没错,这是富有童趣的谜语。

当然,你或许还会想到香味扑鼻的烧鹅,说不定还能来上一句“鹅之大,一锅炖不下”。

这些由“鹅”引发的联想,无不与个人已有的经验、知识或爱好有关。

如果学习了物理,又会想到什么呢?

例如,鹅毛为什么是白色的?鹅掌为什么是红色的?水(绿水)为什么是绿色的?鹅的叫声是怎么发出的?怎样被人听到的?如何区分鹅的叫声和鸭子的叫声?——这些问题与光和声的知识有关。

例如,鹅的体积有多大?有多重?游得有多快?往前游时,为什么要用掌向后拨水?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而没有沉入水底?——这些需要用力与运动的知识才能给予解答。

你看,学了物理就又可以从“鹅”联想到这么多问题。

所以说,学习了物理,面对熟悉或不熟悉的事物,便会多一个观察和思考的角度。对于我们来说,也许这才是最有趣的。

同样,也希望这本书能带你发现一个认识初中物理的新视角。